从玩具到纺织品 “中国制造”安全恐慌扩散
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从玩具扩散到了纺织品。新西兰昨日(20日)表示,将对有关进口儿童服装甲醛含量达到危险水平的指控进行调查。
政府下令调查之前,某消费者监管项目聘用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中国服装的甲醛含量最高超出安全水平900倍。服装生产商有时会在服装中添加甲醛来防止发霉,而这种物质可能会导致皮疹、刺激眼睛和喉咙,并会引起过敏反应。
新西兰零售商Warehouse周末期间宣布,将召回中国生产的儿童睡衣。此前,有两名儿童因其法兰绒睡衣着火而被烧伤。
新西兰的调查行动意味着中国服装的安全问题首次遭到质疑。近几个月来,包括玩具、食品和牙膏在内的一系列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心。上周,美泰公司(Mattel)表示将在全球召回1820万件玩具,原因是这些玩具存在危险,例如有的玩具使用了含铅油漆。
而就在这些最新担忧出现之际,中国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李长江宣称,产品安全恐慌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式”,并指责某些国家“妖魔化中国产品”。
他的言论反应出,中国政府担心欧美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恐惧愈演愈烈。不过,欧盟(EU)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认为李长江的话并不在理。
“认为欧洲公司针对有毒中国产品的行动有政治动机,表现了对中国的偏见,这是完全错误的,”曼德尔森昨日表示。“作为贸易专员,我不会接受有毒问题成了保护主义托辞的说法。”
经济学家表示,迄今为止,安全丑闻对中国的出口影响有限,部分原因在于,玩具在去年的全部出口中所占比例还不到1%,而食品也只占1.4%而已。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文章关键词: 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