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跑编辑部:看老外记者怎么看中国制造
可以说,无论对中国制造有什么样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因为在不经意中,中国制造已经充满了他们的生活。这几天,我的老搭档马斌也没闲着,他走访了一些国外媒体的记者,一起来听听,这些善于观察生活的老外记者们是怎么看中国制造的。来看马斌的报道。
看了这么多国内外记者的体验,我的同时马斌也没有闲着,这几天去了几家国外媒体在北京的编辑部,看看这些国外记者眼中的中国制造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我们就把时间交给马斌。
马斌:“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每一家媒体都有各自的视角。接下来我就带您去几家国际媒体的编辑部,看看他们是怎么报道的,另外,这些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国外记者,他们对中国产品一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些都是我关心的问题,也一定是您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就带您到他们的编辑部去瞧瞧。”
第一站记者来到俄罗斯的塔斯社,编辑部看起来更像一家国内媒体的办公室,这里的工作人员对中国都非常熟悉。聊天的时候,俄塔社的记者索洛维约夫还特意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同事非常喜欢中国的崂山饮料。
俄罗斯塔斯社北京分社记者索洛维约夫:“它很好喝,很解渴……”
近年来,中国家电走俏海外市场,作为一名俄罗斯记者,索洛维约夫说,在家用电器的选择上,他更青睐中国品牌。
俄罗斯塔斯社北京分社记者索洛维约夫:“冰箱是海尔的,我们去年买的”
马斌:“能看看里面有什么吗?”
马斌:“我们来看看,有汇源果汁,还有青岛啤酒”
中国汽车这几年在俄罗斯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现在,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汽车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汽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所接受。
俄罗斯塔斯社北京分社记者索洛维约夫:“几年前,中国汽车的质量还不是很高,现在好多了,我的很多朋友都买了中国汽车。我认为中国的汽车厂商应该带记者去看看他们的生产线,这样别人就会知道你的实力在哪里,减少误会”
离开塔斯社,记者又来到韩国中央日报的驻京记者站。再过几天就是中韩建交十五周年纪念日,这几十年来,中韩两国间的贸易日趋频繁,中国产品也走进了韩国的千家万户,韩国中央日报记者陈世根在中国工作多年,对中国产品很熟悉,也很关注。
韩国中央日报记者陈世根:“中国产品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几年前,很多衣服你一看就知道哪是中国做的,哪是国外做的,不过现在如果不看牌子的话就分不出来,中国的服装做的一样的时尚”
不过,对于中国的产品质量,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韩国中央日报记者陈世根:“细节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比如说衣服,有的时候穿着穿着扣子就掉了。要做到精益求精。”
和德国金融时报记者马丁约好了是在下午见面,当我们赶到马丁在三里屯的办公室时,正巧碰上了家具公司给他送沙发。马丁是德国焦点杂志还有德国金融时报的驻京记者,这两个沙发是马丁在曲美家具店购买的,看起来非常时尚精致,马丁一家对这对产自中国的沙发很满意。
德国金融时报记者马丁:“我以前买过其他沙发,但是用两三年就坏了,曲美的沙发虽然贵了点,但是质量很好,而且设计的也很有特点”
其实马丁对中国家具的喜爱由来已久,在中国工作的这几年中,马丁没少买中国家具,他对中国古典家具更是情有独钟。
德国金融时报记者马丁:“这些家具都是四合院里的材料做成的,有些四合院拆掉了,就把不用的材料做成这些家具了。这些家具很好,既古典又现代,很稳固,也很结实”
马斌:“你不觉得这个沙发和你这张桌子不搭配吗?”
德国金融时报记者马丁:“没有啊,我觉得它们很搭配,既古典又现代”
马丁的日常用品也跟普通的中国家庭没什么两样,电视机是创维的,电饭煲是美的的,冰箱是海尔的,房子里的摆设也非常的中国化,中国古典字画和书籍,云南少数民族的艺术品,就连马丁和他妻子的照片都透着浓郁的中国气息。
马斌:“走访了这几家编辑部,几位记者都和我谈到了他们和中国产品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此外还有编辑部里的很多细节,也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电视机前的您也一定看到了。可以说,我的,你的,还有他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些产品。好了,外面的东西就是这么点多,剩下的时间交回演播室,咱们回去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