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业:出口面临困局 整体利润率低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据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我国鞋出口44亿双,金额120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和17.2%。
但是,中国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出口增长以量取胜,整体利润率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营销方式落后,产品档次相对较低,单价较低等问题。2006年中国鞋出口78亿双,金额218亿美元,平均单价仅为2.8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国鞋出口44亿双,金额120亿美元,平均单价略有下降。
为了改变中国鞋业贸易增长方式,推进中国鞋业品牌建设和提升中国鞋业整体水平,由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皮革协会、香港鞋业商会、广东鞋业厂商会、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等十几家商会协会发起的中国鞋业组织联席会,日前在北京正式成立。
出口金额增长由数量增加拉动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江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以来,中国鞋业发展迅速。目前有生产企业3万余家,年产各类鞋100多亿双。2006年出口78亿双,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
但是,我国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很多不足,纠纷不断。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行业意识不强,出口增长以量取胜,整体利润率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营销方式落后,消费人群集中等。
以出口企业为例,2006年,在约1.5万家出口企业中,出口金额在5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51家,仅占总数的0.34%。说明小企业数量众多,在行业中所占份额小,整体意识相对就弱。“我国鞋业经营秩序较乱主要由此而生。”王汉江说。
另外,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鞋类出口金额的增长基本还是靠数量增加拉动的。自2000至2006年间,我国鞋类出口数量由39.7亿双增加到78.5亿双,出口金额由98.5亿美元增加到218.1亿美元。可见,数量与金额基本是同步、平行发展,金额的增长是由数量堆积而成的。出口单价数年均在2.5美元/双的水平间徘徊,出口利润一般在5-15%不等。
而且,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些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国际品牌等增值较大的部分还是要依赖外国。
出口市场集中在美、欧、日、俄和香港,这也成为产业长远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市场过于集中,贸易摩擦不断。自1979年以来,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鞋类提出反倾销指控,涉案金额1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