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宏观调控稳中趋紧 下半年不会全面紧缩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8-27 10:24:18  来源:中国经营报 收藏

  8月22日,正值全球次级债风波扩大之际,面对7月CPI创出十年来的新纪录,央行富有勇气地选择了年内第四次加息。

  此次加息后,本报记者从多家部门和机构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并未发生改变,市场化的调控措施将主导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小幅加息的节奏仍将在下半年继续保持,直至负利率的扭转。

  意在控制通胀

  “本次加息的重要特点是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表明央行考虑到了国有企业的贷款利息压力,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持某种‘乐观’态度。因此,央行的直接目的就是调控物价上涨,扭转负利率,控制通胀预期。”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林松立说。

  在7月份经济数据出台,市场经过消化预期后,央行推出第四次加息。尽管推出时间选择在周二,而非周五,但多数机构认为央行本次调控思路简洁明了,体现了央行的果断。

  7月经济数据波澜不兴——7月份投资增速为26.1%,比6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7月份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0%,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同时7月PPI上涨2.4%,比6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并持续3个月下降。宏观经济诸多数据在上半年画出一条高增长曲线后,自然平滑回落。

  “这表明前期的宏观调控正在取得成效,整体而言,7月份经济继续延续稳健增长的态势。问题主要还是物价结构性上涨较快及顺差仍然较大。央行此次加息抓住了要害。”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分析师胡艳妮说。

  今年以来,央行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上调利率,货币政策趋紧的态势已然呼之欲出。

  在稳中趋紧下,商业银行流动性正在收紧,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不足1%。此番央行再次上调利率,收窄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对于银行来说,无疑又是一次紧缩。部分银行界人士对趋紧的流动性已有怨言。

  但多数经济界人士理解央行此次紧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因为当物价走高,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仍为负值时,央行必须提前行动,打提前量,控制通胀预期。

  二是央行一系列的预调和微调类似于美联储格林斯潘式的小幅上调利率政策,给市场的预期较为明确稳定,避免了大幅加息对于市场的刺激和动荡。

  “我们对央行的宏观调控持欢迎态度,在这点上,我们与其他部分机构投资者态度一致。很显然,目前物价上涨较快,这给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带来风险。市场化的调控可以控制通胀预期,熨平经济增长的波动,尽量拉长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对本报记者说,“相反,如果不是央行提前出手,当通胀问题越来越严重时,最后代之以非市场化的行政调控措施来收场,经济就会面临迅速下行的风险,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调控基本取向不变

  似曾相识的增长,但是不一样的调控。

  在2004年的经济过热时,行政铁腕调控、信贷全面紧缩、“铁本”事件及“德隆”倒塌,中国经济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宏调大战。

  但是时过三年,面对GDP和单月物价超过2004年的增速,甚至创出十年来的新纪录时,中国政府的调控思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上,央行走上了小步快跑式的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通道,不断紧缩流动性;而在财税政策上,出口退税率不断调整,“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得到遏制;同时新一轮资源税费改革箭在弦上。

  种种迹象显示,在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方式上,以预调和微调为主的市场化调控取代了三年前大规模的行政性措施,以结构性的财税政策取代全面的紧缩政策。本轮调控的取向也以熨平经济波动性,延长经济增长周期为主,而非单纯为调控而调控,损伤实体经济。

  这一宏观调控思路和取向的改变缘于中国经济基础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与2004年比较,中国经济经过三年时间的市场改革和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提升。

  在本报记者与多位国家财经部门的高层官员交流中,得出一个信息——尽管少数人认为中国通胀处于危险的状态,经济明显过热;但是多数官员正在承认这一增速的合理性,并认为通胀是结构性的、可控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宏观调控基调仍是稳中趋紧,而非全面紧缩。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中国经济正在处于持续繁荣周期中。目前来看,宏观调控还不能下猛药,调控的基本取向不能改变。”而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则预测:“中国经济一到两年内仍能保持较好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甚至认为,下半年宏观调控更重要的是要防产能过剩,而非经济过热。

  “加息是对的,防止通胀,宏观上可以紧缩一下。”王建对本报记者说,“但是加息之后,要对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中国经济会从偏快转向过热吗?问题并非如此,我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走向产能过剩,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防范措施。”

  “现在次级债的危机才开始露头,影响将越来越大,导致美国经济走弱。本来中国产能过剩较为严重,这个时候,外需又减弱了,这就引起内外需求紧缩双碰头。这样的话,下半年不是全面紧缩的问题了,而是要全面放开。”王建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宏观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