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俞越:警惕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于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越发凸显。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三过”问题,即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快、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更加明显,这成为了当前制约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负面因素。“三过”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巨额的贸易顺差反映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结构性矛盾,即“高出低进”与“高进低出”的双重困境。所谓“高出低进”,就是自1993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从而导致贸易顺差节节攀升,并使得外汇储备连创新高。“高进低出”,即高价进口原材料,低价出口产成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大多数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由于地大物不博,所需要的基础原材料除了煤炭以外几乎都缺,不得不依赖国际市场配置原材料和农产品(21.90,0.00,0.00%),随着近年来国际原材料价格的高涨,这些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巨大,从而极易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高出低进”与“高进低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超常增长的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企业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压力等等。
因此,应该加快解决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结构性矛盾。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还可适度加快,当前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考虑或者已经实施了出口转内销策略,以规避汇率风险。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仅仅为0.3%,尚不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各国订立的1%波动幅度,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还可适度放开。中国经济不会像日本经济那样因升值而导致超级泡沫,首先,因为中国经济面积幅员辽阔,这就给了中国经济以很大的回旋余地。其次,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方式、幅度均与日本不同,不会导致超级泡沫的产生。
消费、投资、进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是以消费品的投资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90年代是以投资品投资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与投资一起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但是,从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经验来看,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短腿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消费一直以来都没有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近期,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人均收入的增加导致消费快速增长,这种势头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对于推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我国经济在面临结构性矛盾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结构性的调整,从股票市场上资金流向绩优蓝筹股就可以一窥端倪。然而,仅仅靠经济体自身的调整或者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政府保证市场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来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标本兼治。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