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巴子:缝机企业,做一把筷子中的一根
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和谐,和谐的根本要求就是容纳,所谓有容乃大,是很多古今文人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有关“容”的故事和比喻就很多,譬如有这么一则关于“容”的比喻:一根筷子,你若想把它折断,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但如果是一把筷子,你若要折断它,就不那么简单了。说得老套一点,那叫做团结,但包容有时候不能用团结来概括。
团结只是一种形式,而容者则是一种内心的彼此包容。处在同一个空间之下,当你具备了包容别人的那种胸襟,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会随之增加。也就是说,包容这件事是辩证的,不存在谁怕谁,或是谁向谁屈服的问题。商场上同样有彼此“包容”的成功事例,譬如国美电器与永乐电器,国内两大电器巨头最终彼此“包容”,走上联合发展、联合求得空间的事例就很能说明问题。黄光裕和陈晓,这两个原本质地就很强硬的“筷子”,如今攥成了一把“筷子”,他们的彼此包容就是为了整合各自的资源来抗衡外来的压力,使自己在市场上走得更远、更为顺利。
如今,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里,何止一两个“黄光裕”和“陈晓”?又有多少个“黄光裕”和“陈晓”眼下都在市场上单打独斗、疲于应付?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大多数缝制机械企业感到力不从心了。
压力来自何处?相信很多缝企老总都很清楚。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量国外缝机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占据了中国市场的高端位置,国内企业原本走得“顺顺当当”的道路,一下子变得艰涩起来。虽然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以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占领了全世界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问题是,暂未获得高端市场的中国缝机业在前行的同时,市场行为中各种各样的恶性竞争手段也在不断出现。正如一位缝机企业的老总说的那样,中国的缝制机械行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被人挤压得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行业内很多企业的老总都在考虑一个问题:中国的缝机业,下一步该怎么走?
大概在两个月前,标准股份董事长翁锡明率领部下出现在有“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称誉的浙江台州,并在短短三天时间内连续走访了当地六、七家缝机民营企业,似乎就是一个信号。这次走访最终达成了哪些目的?走访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行业内很多人都在猜测,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果说,在前往台州的路上,标准董事长的头脑中是否正在筹划着“一把筷子”的计划?我们没有根据,当然不好猜测。但是中国缝机制造企业今后真正摈弃只做“一根筷子”,结束在市场上单枪匹马苦斗苦熬的时代,组合成一把筷子去抗衡外部袭来的压力,终有一天会来到!
笔者在此并没有要非议“洋品牌”的意思。借用当年陈晓对黄光裕说的那句肺腑之言:“感谢你,因为我们是对手!”缝机业,也应该感谢我们的每一个对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