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舸:该反思“校服近半不合格”
新学年将至,广东各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又将定做大批校服。广东省质监局公布了近日对广州、中山、佛山3市6家企业所产校服专项监督抽查结果,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2.2%。主要质量问题是部分产品纤维含量、缝子纰裂程度(侧缝/摆缝)项目不合格。(8月29日《南方都市报》)
抽查显示广东中小学校服近半不合格,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尴尬的结果。从目前来看,校服不仅是学校管理的需要,而且已经扩展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定价、统一规定标准、统一管理,从而杜绝校服中乱收费、质量差等问题。那么,又怎么出现了质量不合格的校服呢?
按理说,在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的情形下,学生应当享受到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校服,但媒体曾经报道的劣质布料加工业油漆制成校服的黑幕,则颠覆了我们的美好愿望。在现实的环境下,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学校都属于公立,有关部门在事实上享有对教育资源的独占权。在这样的“强势”面前,学生和家长们即使内心对校服的生产和销售存在疑虑,但由于校服带来的某些弊端是分摊到很多人身上,以至于部分群体在权衡利弊后,缺乏站出来反对的动力。
同时,校服不是一种公共物品,因为它不是市场无法解决、而必须由政府提供的,相反,校服工程的最终解决之道,来源于市场竞争,众多服装生产企业的良性竞争,可以提高校服质量,降低其价格。
我们需要反思:校服问题,几乎已成为一个让大家花费太多精力去讨论、交锋的问题,政府部门为了规范校费市场,也投入了大量成本。校服,真值得付出如此之多吗?其实不然,还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能认真有效的抓抓校服的管理工作。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