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克江:中国制造问题的背后是狭隘的贸易保护
最近美国各大媒体似乎特别关注“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然而很少见到媒体认真的分析:产品质量问题有没有美方的责任?美国市场上召回产品是正常现象,为何专拿中国产品说事?
首先是生产质量问题。以美泰公司两次召回约2100万件玩具为例,其中1800万件玩具召回的理由是高能磁铁松动,但这是美方设计缺陷造成的,中国制造商只是按标准生产。要说责任,全在美方。另外约300万件玩具铅含量超标,中国政府没有回避,表示将严惩违规厂商,进一步加强生产监督。即使在这一点上,美方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威廉·科比说,该公司和中国厂家合作了10多年,现在才对中国的生产条件表示“震惊”,这是无法令人相信的。美国广播公司的评论说,作为最终销售商,美泰要分担责任。
其次是生产结构问题。中国出口的产品有一半以上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外商合资方难辞其咎。实际上,正如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调查表明,中国生产的出口商品绝大多数是安全的。不承认这一点,等于承认外商在中国执行的质量标准不合格。另外,中国制造的产品属于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一个环节。许多产品设计和销售都在美国,美方对产品有一套严格的监督程序,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频频在美国市场出现,说明美方要反思内部的检验监督程序。
再次,产品召回在美国市场上是正常现象,7月份通过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召回就有30起。就在这段时期,美国企业和一些外国在美企业都宣布了召回措施,有的产品造成了人身伤害,而美国媒体却鲜有提及。8月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召回360万辆汽车,原因是汽车导航系统电路可能导致起火。据报道,至少已有2人因该故障引发的汽车起火而丧生。8月24日,美国新大华公司宣布召回2.2万台日本生产的落叶吹扫机,原因是废气可能造成油箱起火。上述召回在美国各大媒体上或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难道这些媒体认为,汽车起火和落叶吹扫机起火对消费者的伤害比不上玩具磁铁松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这些媒体为什么还一味拿中国产品大做文章呢?
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一篇评论可做参考。文章说,在美中食品安全的争论中,凸显出全球经济中一条迅速蔓延的战线:即利用产品标准来限制国际贸易。这些“非关税壁垒”,不仅往往比单纯的关税壁垒更为重要,也更难以消除。据估计,非关税壁垒包括补贴、价格管制措施及技术标准等造成市场扭曲的手段,占到全球所有贸易壁垒的70%。
《金融时报》的分析并非没有根据。自去年11月至今,美国连续发起5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直接涉及中国8.6亿美元的出口和500多家企业7万人就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针对中国产品发起如此高密集程度的调查,为近年来罕见。为此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指出:“中方反对将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经贸问题扩大化并实施贸易保护。”遗憾的是,回顾美国媒体几个月来对中国产品的批评,不难看出食品问题—玩具问题—中国产品问题的轨迹。人们有理由担心: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和媒体希冀通过质疑中国产品的总体质量,来实施狭隘的贸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