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品牌发展看如何走出“中国制造”
吃“草原兴发”绿鸟鸡、小肥羊,喝“伊利”和“蒙牛”牛奶,饮“河套”白酒,穿“鄂尔多斯”、“鹿王”、“维信”羊绒服……
内蒙古自治区虽位于西北边疆,但地域辽阔,草原、沙漠、湖泊、森林等构成了其特殊的资源优势,兴起了一大批具有“绿色”标签的国内外知名品牌。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拥有驰名 商标15个,居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一位,和西部省市自治区第一位。
然而,这些品牌在成长过程中也是经历了很多曲折才发展起来的,同样,未来要想进一步壮大也需要经历更多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来自国际化的竞争。
“我们自治区的羊绒制品在国内来说绝对是老大,但是要想称霸国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鹿王羊绒公司副总裁助理仝恒告诉记者:“说实话,长期以来,国际羊绒制品贸易基本上是洋牌子占主导地位,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仅占2%,绝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或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这包括像鄂尔多斯、鹿王这样的大企业,这点微薄的加工费仅占服装价格的1/40。”
加工八亿件衬衫才能换取一架波音飞机,这个案例人们已经深谙在心。那么,我国的纺织服装何时才能摆脱贴牌生产的困境呢?“这不是我们企业不愿花精力和资金打造品牌,而是因为品牌的创立必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鄂尔多斯现在正在很努力地做自主品牌出口,但据我了解,这部分的比重还是比较小。”仝恒这样说。
另外,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中,国内企业互相压价、自相残杀非常严重,尤其一些中小企业拼命挤出口,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使得这一市场非常受伤。为此,这几年,国内一些大的企业都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维护市场方面。鹿王的办法是不排斥这些中小企业,而是吸收他们成为加工基地,只要生产符合要求就把订单转给他们。
今后纺织服装业肯定会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20多年的积累,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纺织服装业在制造技术、产品质量、设计能力、文化注入等方面,都已经有足够能力走上自主国际品牌的发展之路了。
尽管每个企业的选择各有不同,然而,“中国制造”要想占据国际市场,尤其想要在欧美等发达市场进一步打开销路,仅有好的质量还远远不够,靠没有品牌的低价格更是难以取胜,必须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发展“中国品牌”,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鄂尔多斯集团执行董事赵国泰认为,只有把研发、设计、营销等高增值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从简单的羊绒供应商成长为可以主导国际羊绒市场走势和价格的大名牌,才是长久之计。
除此之外,营销也是关键。例如鄂尔多斯已在海外建立7个销售公司,在美、英、德、法、俄等重点市场开了近30个“鄂尔多斯”品牌专卖店。另外,像维信羊绒也在蒙古、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建立了全资子公司。
仝恒也告诉记者,建立自主品牌,以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底蕴做基础,开辟自己的销售渠道对于走国际化也很关键。鹿王过去一直在为此努力,包括在马达加斯加建立加工出口基地,并在蒙古国、香港特区设厂。
但是,国外的柜台费很高,很多国际代理商利欲熏心,建立销售渠道之路非常艰辛,但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很多国内企业都曾经或将要面对这个问题。鹿王也在尝试去德国、日本设立独资的销售公司,然而这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支持。另外,仝恒认为,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增加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