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茧丝绸业一周市场观察(08.27―09.02)
今年的春茧以及夏茧的上市都曾使茧丝盘面出现了单边上涨行情,尤其是春茧的上市,使茧丝盘面迅速走出了低谷。秋茧上市在即,上周的单边上涨行情使得多方期待能再一次出现单边上涨的行情,使茧丝价位再上一个档次。然而,由于基本面迟迟没有出现利好局面,国家储备丝的动向也不明朗,因此,生丝盘面没能延续强劲的上升势头。生丝价位上攻受挫,干茧价位也不可避免要收到制约,不过本周干茧盘面走势没有与生丝盘面保持相同的走势。从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主力合约行情来看,SS0803连续五个交易日下跌,只是每日跌幅均不大,开盘于203000元,收于201200元,本周最高成交价为203600元,与国家收储价位尚有一定距离,最低为200500元,波动幅度也不大,每日成交量比较稳定,上升或下跌的势头均不明显。GJ0803涨跌互现,一周出现的最高价位为66800元,最低价位为65400元,两者仅相差1400元,除周五因市场交易时间更改导致成交显著减少之外,其他几日成交量变化不大,走势很平稳;可以看出,此次干茧盘面没有和生丝盘面走势保持一致。
一、一周行情回顾
1.现货行情
![](http://info.texnet.com.cn/upload/070904948466508.gif)
2.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行情
![](http://info.texnet.com.cn/upload/070904949043419.gif)
![](http://info.texnet.com.cn/upload/070904949219456.gif)
本周两大主力合约均缩量减仓,成交均价有所提高。
与上周相比,GJ0803成交410批,减少150批;成交均价为66043元,高出1467元;持仓量为100批,减少20批。SS0803成交528批,大幅减少258批;成交均价为201994元,高出2411元;持仓量为204批,减少30批。
SS0709本周成交60批,比上周减少46批,成交均价为192333元;持仓量进一步缩减至60批,比上周减少50批。GJ0709本周无成交,持仓量仍为50批。
二、一周要闻回顾
1.上半年全国真丝产量达8.45万吨,同比增加10.31%
2007年1-6月,全国真丝产量合计为8.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0.31%;其中产量最大的省市是浙江省,产量为2.77万吨,为省市龙头;其次是江苏省,产量1.53万吨,位居亚军;然后是四川省,产量1.30万吨,荣立第三;辽宁省1.20万吨,为第四;广西0.46万吨,占第五;重庆市0.34万吨,位居第六;接下来是山东省0.30万吨,为第七;安徽省0.21万吨,占第八;江西省0.10万吨,位居第九;陕西省0.10万吨,为第十名;广东省0.06万吨,居第11名;云南省0.06万吨,荣立第12名。上述12大省市2007年1-6月份产量合计为8.42万吨,占全国2007年1-6月份总产量的99.63%。从2007年6月份的情况看,中国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全国真丝当月总产量为1.67万吨,上述12大省市的当月产量合计为1.66万吨,占全国当月总产量的99.48%;由此可见,我国前12大省市的真丝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2.广西象州县上半年鲜茧产值达2.55亿元
2007年是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重要一年,象州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推广桑蚕标准化技术,努力做大做强桑蚕这一特色产业:截止至7月底,全县桑园总面积达到20.2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长27.85%,上半年实现养蚕36.35万张,产茧29万担,产值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32.84%和10.38%,整个桑蚕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特大洪灾给重庆蚕桑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自7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该市蚕桑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被淹桑园2万余亩,冲毁桑树5万多株,淹没蚕房4520平方米,损毁蚕用机具120余台(套),冲垮道路、土坎、排灌2000多米;因无桑叶饲养被倒掉蚕种或蚕儿5.3万张;蚕种生产损失2.5万张。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其中桑树损失1860万元,蚕房360万元,蚕用机具35万元,道路土坎排灌21万元,养蚕损失2488万元,蚕种损失255万元。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县有壁山、北碚、铜梁、合川、江津、潼南等6个区县。
4.江、浙轻纺市场真丝面料行情平稳
据第一纺织网消息称,最近一周,杭州、湖州两地丝绸城真丝面料交易量平稳,极个别品种价格稍有上抬。从品种走势看,薄型面料市场销量持续下降;而适合秋装面料的双宫绸、丝棉绸等交易量有升,坯布绸形成一降一升格局。真丝围巾全面登场上市花案繁多,但目前交易量不多,预计9月下旬后销量逐步攀升。
5.“首届中国丝绸节”成效显著
在政府搭建发展平台、企业联合唱戏的“首届中国丝绸节”的13天时间里,代表了中国丝绸行业整体水平的30家优秀品牌,展现了他们在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和市场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燕莎、赛特、工美等十几家北京大商家,在参观场馆之后,对首届丝绸节给予了很高评价,有些已有了合作意向;168份蚕宝宝吉祥物在开幕的第一天就全部发放完毕;2000个有趣的小蚕盒装着蚕宝宝和桑叶被小朋友领回了家;神神蚕丝被现场拉制被抢购,最后只剩下一条展品;凯喜雅、桑迪丝、金文大师的云锦,文康苑的缂丝、绣都在丝绸节中紧急补货2~3次;不少消费者几次光临,买走数件丝绸产品……
三、综合分析和后市展望
“首届中国丝绸节”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在丝绸文化还没有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时候,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的支持,而仅仅依靠几次活动还不能完全拉近丝绸与大众的距离,只有丝绸企业制造出适合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产品,丝绸文化才可能真正在百姓生活中扎根,整个茧丝绸产业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丝绸企业以及整个茧丝绸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业内预期秋茧价格将会平稳,因此,这是茧丝盘面仍然能够震荡整理的重要原因。现在业内也有很多人关心,会不会出现去年秋一样的抢茧局面,这种担心是有依据的。从主产区江浙地区出现的干旱、重庆地区遭遇洪灾、广西地区连续降雨等纯天气因素来看,蚕茧产量肯定不会与各地公布的发种量增长比例相一致,局部地区出现鲜茧供应紧张的局面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那样,由于巨大剩余产能的存在,产量缺口极有可能被放大,从而大范围的抢茧局面仍然有可能发生,因此,各生产企业对此应有所防备。还有几个因素也值得关注,一是前期没有消耗的库存有多少?二是国家上半年收储的生丝将做怎样的处理?业内有说法认为国家已经将部分生丝出口。再有就是,在国内茧丝价格逐渐平稳的情况下,生丝出口形势会不会持续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茧丝盘面重新进入胶着状态是因为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计在秋茧收购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茧丝盘面仍将保持震荡整理的局面,操作上建议以短线为主。
一、一周行情回顾
1.现货行情
![](http://info.texnet.com.cn/upload/070904948466508.gif)
2.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行情
![](http://info.texnet.com.cn/upload/070904949043419.gif)
![](http://info.texnet.com.cn/upload/070904949219456.gif)
本周两大主力合约均缩量减仓,成交均价有所提高。
与上周相比,GJ0803成交410批,减少150批;成交均价为66043元,高出1467元;持仓量为100批,减少20批。SS0803成交528批,大幅减少258批;成交均价为201994元,高出2411元;持仓量为204批,减少30批。
SS0709本周成交60批,比上周减少46批,成交均价为192333元;持仓量进一步缩减至60批,比上周减少50批。GJ0709本周无成交,持仓量仍为50批。
二、一周要闻回顾
1.上半年全国真丝产量达8.45万吨,同比增加10.31%
2007年1-6月,全国真丝产量合计为8.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0.31%;其中产量最大的省市是浙江省,产量为2.77万吨,为省市龙头;其次是江苏省,产量1.53万吨,位居亚军;然后是四川省,产量1.30万吨,荣立第三;辽宁省1.20万吨,为第四;广西0.46万吨,占第五;重庆市0.34万吨,位居第六;接下来是山东省0.30万吨,为第七;安徽省0.21万吨,占第八;江西省0.10万吨,位居第九;陕西省0.10万吨,为第十名;广东省0.06万吨,居第11名;云南省0.06万吨,荣立第12名。上述12大省市2007年1-6月份产量合计为8.42万吨,占全国2007年1-6月份总产量的99.63%。从2007年6月份的情况看,中国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全国真丝当月总产量为1.67万吨,上述12大省市的当月产量合计为1.66万吨,占全国当月总产量的99.48%;由此可见,我国前12大省市的真丝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2.广西象州县上半年鲜茧产值达2.55亿元
2007年是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重要一年,象州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推广桑蚕标准化技术,努力做大做强桑蚕这一特色产业:截止至7月底,全县桑园总面积达到20.2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长27.85%,上半年实现养蚕36.35万张,产茧29万担,产值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32.84%和10.38%,整个桑蚕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特大洪灾给重庆蚕桑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自7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该市蚕桑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被淹桑园2万余亩,冲毁桑树5万多株,淹没蚕房4520平方米,损毁蚕用机具120余台(套),冲垮道路、土坎、排灌2000多米;因无桑叶饲养被倒掉蚕种或蚕儿5.3万张;蚕种生产损失2.5万张。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其中桑树损失1860万元,蚕房360万元,蚕用机具35万元,道路土坎排灌21万元,养蚕损失2488万元,蚕种损失255万元。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县有壁山、北碚、铜梁、合川、江津、潼南等6个区县。
4.江、浙轻纺市场真丝面料行情平稳
据第一纺织网消息称,最近一周,杭州、湖州两地丝绸城真丝面料交易量平稳,极个别品种价格稍有上抬。从品种走势看,薄型面料市场销量持续下降;而适合秋装面料的双宫绸、丝棉绸等交易量有升,坯布绸形成一降一升格局。真丝围巾全面登场上市花案繁多,但目前交易量不多,预计9月下旬后销量逐步攀升。
5.“首届中国丝绸节”成效显著
在政府搭建发展平台、企业联合唱戏的“首届中国丝绸节”的13天时间里,代表了中国丝绸行业整体水平的30家优秀品牌,展现了他们在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和市场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燕莎、赛特、工美等十几家北京大商家,在参观场馆之后,对首届丝绸节给予了很高评价,有些已有了合作意向;168份蚕宝宝吉祥物在开幕的第一天就全部发放完毕;2000个有趣的小蚕盒装着蚕宝宝和桑叶被小朋友领回了家;神神蚕丝被现场拉制被抢购,最后只剩下一条展品;凯喜雅、桑迪丝、金文大师的云锦,文康苑的缂丝、绣都在丝绸节中紧急补货2~3次;不少消费者几次光临,买走数件丝绸产品……
三、综合分析和后市展望
“首届中国丝绸节”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在丝绸文化还没有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时候,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的支持,而仅仅依靠几次活动还不能完全拉近丝绸与大众的距离,只有丝绸企业制造出适合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产品,丝绸文化才可能真正在百姓生活中扎根,整个茧丝绸产业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丝绸企业以及整个茧丝绸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业内预期秋茧价格将会平稳,因此,这是茧丝盘面仍然能够震荡整理的重要原因。现在业内也有很多人关心,会不会出现去年秋一样的抢茧局面,这种担心是有依据的。从主产区江浙地区出现的干旱、重庆地区遭遇洪灾、广西地区连续降雨等纯天气因素来看,蚕茧产量肯定不会与各地公布的发种量增长比例相一致,局部地区出现鲜茧供应紧张的局面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那样,由于巨大剩余产能的存在,产量缺口极有可能被放大,从而大范围的抢茧局面仍然有可能发生,因此,各生产企业对此应有所防备。还有几个因素也值得关注,一是前期没有消耗的库存有多少?二是国家上半年收储的生丝将做怎样的处理?业内有说法认为国家已经将部分生丝出口。再有就是,在国内茧丝价格逐渐平稳的情况下,生丝出口形势会不会持续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茧丝盘面重新进入胶着状态是因为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计在秋茧收购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茧丝盘面仍将保持震荡整理的局面,操作上建议以短线为主。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