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东桑西移”工程陕西省项目调研报告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9-04 10:48:49  来源:国家茧丝办 收藏
华兴纱管

  2007年7月3日至11日,“东桑西移”工程陕西省项目调研组对陕西省2006年度“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核查,并逐一考察了2007年新申报项目前期工作准备情况。调研组在省内行程1500多公里,横穿陕西南北两翼,深入到8个基地县的14个乡镇15个村,访问了21户养蚕农户,考察了7个千亩蚕桑基地示范园、17个养蚕大棚、7个小蚕共育室、2个蚕种场、8个缫丝厂和4个收烘站,参观了桑枝食用菌生产点、苗圃基地和蚕桑研究所,先后以召开座谈会和现场会形式与省、市、县各级政府、实施企业、蚕种场、蚕桑研究所广泛交流了意见,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议。从调研情况来看,陕西蚕桑建设基础较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宣传推动有力,配套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实施扎实,在“东桑西移”工程的引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蚕桑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在全省迅速铺开,西北部茧丝生产基地的雏形已初步显现出来。

  一、项目建设扎实有效,推动了陕西蚕桑业的快速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配套资金合力发展。陕西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东桑西移”工程,真正将其作为引领经济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带动陕南突破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配套政策、资金迅速到位。2006年起,省政府决定,连续3年从陕南产业突破发展资金中,每年切块划入1000万元用于陕南蚕桑基地建设,2007年省财政预算中又增列1000万元用于支持全省茧丝绸行业,各基地县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推动项目的实施:千阳县由县财政和龙头企业各出资30万元,建立了蚕桑产业发展基金;石泉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科技富民强县、生态移民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共计775万元,捆绑用于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汉阴县由县财政筹措100万元建立蚕桑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桑园建设、桑苗补助以及产业化奖补。

  (二)资金补贴到户,项目建设扎实到位。调研组核查了石泉和千阳两个2006年承担国家项目的基地县,紫阳及镇安这两个项目实施区因暴雨路险未能实地核查。调研组了解到各项补贴都能在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直补到农户,示范园千亩连片,共育室标准规范,简易蚕室设施齐备,省力化蚕台普及率高,方格蔟推广率达到80%以上。抽查复核结果与验收材料中的地点、农户实名、验收结果相符,乡村干部和农户对“东桑西移”工程了解较深。据省商务厅介绍,紫阳及镇安实施情况也不错,紫阳县还是去年项目验收的现场示范点。省商务厅主管部门验收时复核比例在50%以上。

  6个2007年申报项目的基地县都具有种桑养蚕基础,项目准备得较为充分。汉阴县蚕茧加工、桑椹果汁、桑枝药用三个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城固县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已见成效,汉滨区建起了设施先进的收烘茧站,旬阳县苗圃基地自育自给,平利县道路布网围绕蚕桑规划区,略阳县技术培训到村入户,各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蚕桑发展。

  (三)蚕农收入增加,规模化种养势头强。陕西省蚕桑生产历史底蕴深厚,石泉县出土的西汉时期硫金九节蚕凸显蚕桑在陕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辉煌历史。在“东桑西移”工程的引导、各级政府配套资金及茧价行情上扬的推动下,陕西蚕桑生产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农民种桑养蚕收入普遍增加,规模化养蚕势头强。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如鼓励蚕桑规划区土地或桑园、机动地向蚕桑户合理流转,培植专业大户,专业经营。石泉县城关镇汉阳村农户曹士清有旧桑地6亩,去年新种8亩桑,去年全年三季养蚕17张,收入18000元,而今年春养蚕9张,全部使用方格蔟,蚕茧收入已达8000多元,他还准备叫外出打工的儿子回来,再次扩大养蚕规模。汉阴县涧池镇出现了承包120亩桑园,年养70多张蚕种,雇用临时工、工厂化经营的专业大户。与农户的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政府的感激之情,千阳县养蚕大棚的墙上张贴着“东桑移来摇钱树,感谢国家商务部”的标语,并且农户普遍对目前的蚕茧价格表示满意,认为只要蚕茧价格保持在8元以上,都会继续养蚕。

  (四)防范桑苗涨价,建设桑苗繁育基地。西北地区蚕桑发展速度快,年需良桑苗达亿株以上,但原来该地区的良桑苗繁育水平远远滞后于蚕桑发展速度,桑苗基本从东部地区调入,2006年出现了调种价格高、桑苗适应性不够强、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2007年许多基地县已意识到良桑苗繁育的重要性,开始通过引进东部先进的育苗技术,建设良桑苗繁育基地。千阳县引进中科院蚕研所桑树选育种专家到千阳,提供试验基地,联合开展绿枝扦插立体育苗技术研究及推广,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育苗方式,将育苗周期缩短一年以上,苗木质量也有了较好地保障,极大地提高当地育苗水平,政府还鼓励农户建设绿枝扦插立体育苗大棚,每座补助1000元,积极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旬阳县建起了300亩的苗圃基地,除满足自用外,还可外销周边地区。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也充分利用丰富的桑树种质资源,开展对适应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生长的高产高抗桑树新品种的选育,选育的“陕桑305”已大面积推广使用。

  (五)完善加工网络,构建茧丝生产基地。陕西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形成了茧丝加工的基础,但随着茧丝绸行业发展的起落,原有缫丝企业基本停产。2006年“东桑西移”工程在陕西实施后,促进了一批缫丝企业改制重组,茧丝加工起死回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仅安康市就有9家规模较大的缫丝厂,白厂丝平均等级达到4A级以上,拥有几个厂丝过硬品牌,产品直接出口或销往东部地区。我们考察的8个缫丝厂,有西北最大的缫丝厂安康巴山宝业丝绢有限公司,拥有28组自动缫丝机、年产桑蚕丝达900吨,一般缫丝厂规模也普遍在4000绪、年产桑蚕丝300吨左右;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蚕茧收烘站,配备了先进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和高效节能烘茧灶;城固县张骞丝绸厂开发了丝棉球加工、丝棉被、蚕沙枕、丝制领带及礼品。从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来看,陕西有望成为西北部地区最重要的茧丝生产基地。

  二、需要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此次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应在下一步工作中引起注意。

  (一)茧丝后道深精加工产业链条仍然滞后。陕西项目实施区所有龙头企业仍停留在茧丝初级加工生产。东部企业入陕投资不多,龙头企业多是当地企业,对本地依赖性强,并且龙头企业工作重心放在基地建设和厂丝产能的扩大,无资金、技术、人才、渠道进行绸缎、服装生产与销售;部分企业虽有丝棉被生产业务,但产品等级不高,竞争优势不强,销售规模小,企业获利不大。各地政府也只是忙于扩大蚕桑基地面积,对如何延伸本地的茧丝绸产业链未有具体规划,也无具体优惠扶持政策。

  (二)桑园侵占良田的现象较为突出。陕西蚕桑主产区基本位于山区县,土地面积少,良田面积更是有限。在调研过程中所看到的集中连片桑园多是由水稻田等良田改种而成,有的项目实施地还将用好田好地集中连片建园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农户也多表示还要用良田扩种桑园。政府认为当地并非粮食主产区,也没有动用国家基本口粮田,农民用好田好地种桑对粮食安全影响不大。

  (三)蚕桑生产配套环节建设有待提高。桑苗繁育、原种生产和技术培训不能满足当前蚕桑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工程的实施。由于从外省调入桑苗价格高,城固县今年新申报项目的龙头企业因资金有限,未能按计划完成春季栽桑面积。在与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领导交谈中,调研组了解到,陕西省现全年需2万张原种,而生产能力仅1万张,正常供种存在风险,并且随着蚕桑基地建设的推进,原种缺口量还会增大。农户对桑园管理、蚕病综合防治等技术掌握不到位,出现了桑园套种高秆植物、蚕沙未经堆沤处理随意乱放等现象,这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东桑西移”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在实施之中确实遇到或存在一些问题,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对茧丝后道深精加工产业链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一是项目资金向投资中西部的东部龙头企业倾斜,东部企业作为项目实施地龙头企业申报项目时,应在同等条件下得到优先考虑权,同时,给予到中西部投资的东部企业在申报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项目中优先考虑权;二是中西部已颇具茧丝生产规模的地区,可选择一至二家企业进行后道加工试点,在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专项中重点给予资金扶持,各地政府也应在财政技改资金、建设用地、税收政策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二)在“东桑西移”工程建设内容和最低投资总额的总体原则下,给予各地区实施项目一定的灵活性。项目承担单位可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项目计划任务书,一方面可增加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如在已具备一定生产基地规模的基地县,允许其加大对低产劣质桑园的整体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桑田侵占良田的倾势;另一方面资金可向基地建设薄弱环节倾斜,保证实施效果,如方格蔟普及率高的地区,允许这方面资金流向简易蚕室、小蚕共育室、苗圃或省力化蚕台等蚕桑生产设施设备方面。

  (三)要强调蚕桑生产配套环节建设。要加快中西部地区蚕种省级原种场的建设进度,鼓励各地利用科研机构的力量,开展桑苗自育自给和技术培训工作,引导各地充分利用原种场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百万农民培训、农村沼气建设等农业专项资金推进工程实施。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东桑西移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