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采访】跨国采购商: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外贸出口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依然受到世界消费者的欢迎,而中国将进一步加大质量监督和国际合作交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制造,同时也让中国制造的标准更加与国际同步。
李长江说,中国绝大部分企业是能经受住此次“质量门”的考验,从我国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就能说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增长23.3%。出口额5467亿美元,增长27.6%。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17.8%,对日本出口增长11.3%,对欧盟出口增长30.2%,对东盟国家出口增长32.8%。这些数字显示出广大企业是合格的,中国制造是能走向世界并受到各国消费者欢迎的。
本刊记者近期采访了资深跨国采购商,以及国际商会的相关负责人,他们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目前中国产品已经成为国际采购商的新宠。
自2003年开始,仅次于德国,荷兰成为中国在欧盟成员国中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成为中国对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国。今年7月初,荷兰外贸大臣亨斯科克访问中国,这是中荷两国建交35周年双方重要的访问活动之一。随同来访的经贸代表团由30个公司与高等学院组成。亨斯科克此次来华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荷双方经贸关系,促进中荷政府部门及企业间的更加密切合作。
由此可见,中荷两国关系一直很密切。日前,针对中国产品在国际上遭遇“质量门”事件,本刊记者采访了荷兰中国商会中国首席代表高滢。高滢表示,目前中国产品在荷兰并没有受“质量门”事件影响,仍然大受欢迎。
一、荷兰中国商会中国首席代表高滢:中国制造在荷兰很火
一个浪漫之夜
荷兰位居莱茵河、玛嘶河、西尔得河西欧三大河川的出口,是第二欧亚大陆桥的欧洲终点,是沟通欧亚两大市场的枢纽,并拥有世界第一大港口鹿特丹港,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商业和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素有“欧洲门户”之称。荷兰经济高速发达,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10名。但由于地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匮乏,导致荷兰的经济只有以外向型为主,许多物资需要进口,而中国就是荷兰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2003年,高滢出任荷兰中国商会中国首席代表。由于工作关系,她经常出访荷兰,“这是一个到处都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度,遍地开放的郁金香花,点缀在阡陌之间的风车,热情友好的荷兰人……这一切都让人留连忘返。”
在采访中,一提到荷兰,高滢显得很兴奋,她说,她度过的一个最难忘的夜晚就是在荷兰。那是去年12月底,她应邀去荷兰参加一次商务活动。之前,一位荷兰籍欧盟议员与夫人邀请她到家里做客,由于飞机晚点,她到那位议员家里已是凌晨2点。她一走进院落,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座拥有20多间客房的二层别墅各个角落都点燃了蜡烛,为了迎接她这个惟一一位客人,议员夫妇费尽心机。高滢说,当时自己被红色蜡烛的光环包裹着,即感动又幸福,荷兰人把她当成了最好的朋友。
而这朋友交往的开始,就是因为高滢曾经送给那位议员夫人一个很小的中国礼物——由丝绸面料做成的、绣有中国传统图案的桌旗。“看着自己送出的礼物,很规整地摆放在他们家的餐桌上,心里很高兴……”高滢说,自己第二天早上起来,议员夫人看到她从二楼走下来,眼睛都直了。“当时由于室内温度很高,我穿着一套淡绿色印有粉色牡丹图案的桑蚕丝外套,那位夫人对中国丝绸格外迷恋,她一直认为中国丝绸‘太美妙’,当时她看得我心里美滋滋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
高滢说,从这件看似很小的插曲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荷兰人眼里地位是很高的。地位的提升不只是来源于国家经济的崛起,而中国产品在荷兰的走俏,也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
跨国采购空前活跃
荷兰中国商会成立于1999年,她的应运而生,既是荷中两国经贸合作和华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荷中两国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海牙政府、海牙商会和中国驻荷兰大使馆一直关心、支持,两国广大企业家积极参与、不断投入的结果。
荷中商会主要为中荷两国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各类采购及投资信息,为增进跨国企业间的了解和交流提供中介服务,是企业投资、开发及采购的参谋。
荷中商会中国代表处自成立以来,在中荷经贸领域一直很活跃,高滢出任首席代表后,多次组织荷兰以及周边其他国家的采购商来中国进行考察、采购。
高滢介绍说,荷兰对轻工类产品的需求量很大,那些采购商在中国采购的产品主要有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玩具、日用品、收音机、组合音响、医药、塑料制品、焦碳、工具、钢材、肠衣、照明装置等。
“我们中国代表处近两三年策划组织了多次跨国采购活动,都很成功。2004年5至6月,我们组织荷中商会贸易采购团到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等地进行了考察,与山东海尔、浙江吉利等跨国集团签订了采购合同,同时参加了青岛‘跨国采购配对洽谈会’。同年9月,由我们牵线,由荷兰中国商会副会长徐卓亚先生率领的‘2004外商中国采购团’对北京、青岛、宁波、慈溪、绍兴、杭州、义乌等地的外贸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签订了燃具、气钉、气钉枪、木地板、家电、文化用品等产品的大额定单。2005年1月17日,我们举办了‘荷兰中国商会2005第一届北京采购会’,外商与中国相关企业签订了医疗用品、法拉利车模、家电、气泵、食品、酒类、酒店用品、洗涤用品等长期采购合同。同年3月28日,我们举办了‘第二届北京采购会’,外商对木地板、木制门窗、机械等产品进行了大量采购。同年4月15日,由格鲁吉亚政府有关部门带队的格鲁吉亚采购团和荷兰部分采购企业到中国进行考察采购。”高滢介绍说,自2006年初到2007年7月,通过荷中商会中国代表处组织的、以荷兰采购商为主,其中还包括由波及斯坦、波兰、德国等国采购商组成的跨国采购团来中国采购的就有20多个团。其中一次规模较大的是去年8月18日来中国的那个采购团,由35位采购商组成,在中国签订了大量采购订单。
在采访中,当记者问道“外商对中国产品的评价是怎样”时,高滢说,频繁的采购活动足以说明中国产品已经打动欧洲采购商。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价格的合理化,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措施的完善,中国产品在荷兰乃至欧洲越来越受到欢迎,外商对“made in china”有了很深的感情,其实中国产品已经占领了欧洲市场。“10年前中国商人到荷兰,一提要和人家做生意,荷兰商人都不搭茬儿。现在不同了,中国产品质量越来越好,荷兰不再排斥中国货,现在我一到荷兰,那些听说荷兰中国商会的人来了,都主动来找我联系要求到中国采购。”
中国产品没有问题
针对前段时间境外一些媒体对中国制造进行的恶意炒作事件,高滢认为“中国产品没有问题”。她介绍说,荷兰是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国民收入很高,他们对一些产品只要求质量,而不是数量。那么目前中国大量出口产品成功打入荷兰市场,被荷兰消费者接受,足以说明中国货的品质值得信赖。
“中国的食品也是很安全的。”高滢说,去年一年,我们商会里的一个企业,只竹笋罐头一项就出口荷兰100多个货柜;中国果酱去年从商会出口到荷兰的数量也不会比竹笋罐头少,也超过了100个货柜。
“中国的竹笋罐头在欧洲很受欢迎,作为西餐的配菜,那些老外打开罐头直接食用,如果罐头有质量问题,那早出事了。”高滢说。
由于中国产品在荷兰越来越得到认可,目前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大型市场特开辟“荷兰中国城”,专门经销中国货,包括生活用品、小家电、桌椅、服装等。中国城第一期招商摊位已经于今年5月正式营业,由于生意火爆,高滢正在接手第2期招商工作,“我要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让中国货占领更大的欧洲市场。”高滢对此充满信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滢正在筹措首届“外国商会大会”,大会将邀请20多家跨国商会、协会参会,为中外企业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大会拟定于2007年12月7日至12月8日在北京召开。高滢表示,此次大会旨在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跨国服务机构的作用,推动中国企业与全球采购商的合作步伐。
在谈到中国和荷兰在经贸合作特别是跨国采购方面的前景时,高滢表示“合作前景非常看好”。她说,由于近年来中荷两国高层领导互访频繁,企业间交往日益密切,中荷两国关系在健康稳步地发展着。在这一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两国的经贸交流和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跨国采购的活动会越来越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中国的产品也会占领更大的荷兰及欧洲市场。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国际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采购商对产品质量、价格等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甚至苛刻。中国产品只有不断地更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及时把握国际市场动态,掌握更多更快的采购信息,才能真正走出国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高滢说,在此我们商会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跨国采购组织服务工作,为更多的中国产品走出国门铺好路、搭好桥。
二、姚林:中国食品成为日本的后勤大本营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土地资源稀少,人口密度较高。食品的自给率只有30%左右,从蔬菜,水果,水产,花卉,基本依赖进口。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大约80万吨的冷冻食品,以及25万吨的保鲜蔬菜。可见,日本对中国食品需求量很大。
那么,中国出口日本的食品质量是怎样的?日本消费者对中国食品是否很信赖?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某日本公司食品部负责中国地区冷冻食品的采购和质量监督工作的资深食品采购商姚林。姚林先生表示,如果日本离开中国,想要另外开发其他的原料供给地,本人认为,整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地理、气候等环境上可以与中国来竞争,中国是日本不折不扣的“后勤大本营”。
《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最近出口日本的食品合格率是怎样的?在日本所有进口食品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姚林:中国出口日本的食品合格率是很高的,在所有进口食品中占有主导地位。此前不久,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一份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9.42%,超过美国、欧洲出口商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据报告显示,尽管中国食品不合格件数较多,为530件,但由于进口量最大,不合格率仅为0.58%,而美国输日食品的不合格率为1.31%,欧洲为0.62%。报告还显示,2006年度,日本共接受进口食品申报1859281件,重量共34095810吨,其中,193589件接受了检查,占申报数量的10.7%,共检出1530件不合格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为99.21%。
从申报数量看,中国为578524件,位居第一,美国为196858件,排在第二位,接下来为法国、泰国、韩国、澳洲。中国食品的抽检比率最高,为15.7%,美国为9.7%,法国为2.8%,泰国为14.7%,韩国为13.7%,澳洲为2.7%。
《中国质量万里行》: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大约80万吨的冷冻食品,以及25万吨的保鲜蔬菜。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国食品的需求量很大。据了解,日本对食品质量要求很严格,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那么中国出口食品如何能通过日本检测,顺利过关的?
姚林:日本对中国食品需求量的确很大,进口的中国食品品种也很多,其中有北方的土豆、芋头、洋葱、菠菜,大葱等;南方的青刀豆、水果以及鸡肉、水产加工品等。这些品种在中国出口日本的食品类产品中占据主要分额。经过2002年和2003年的蔬菜的农药残留以及肉类产品中抗生素含量超标的问题出现后,日本政府一边加强对进口产品的检查力度,一边配合中国质量检验检疫部门,在全中国的范围内进行了食品企业的重新评估和筛选。就蔬菜行业来讲,首先在山东省范围内,从管理水平高,并且在历年的出口实绩中没有发生过严重质量事故的企业中挑选出27家示范企业,严格按照日本的农残以及质检总局的要求,从种植基地的选择,到种植管理,农药的使用管理,产品的加工管理,库存发货的管理,发货前的取样等,以及从种植到最终产品都进行了全面跟踪记录,发现有任何的疑点,宁缺勿滥。
自2004年上半年,日本重新解除进口限制以来,中国企业基本没有在蔬菜产品中出现农残问题。此后在2006年上半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总结冷冻蔬菜输日成功的经验基础上,要求所有对日出口企业,今后要按照冷冻疏菜的种植,生产要求来要求所有生产的产品。具体实施的日期是自2007年10月份。从这些措施上来看,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短时期内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监控,最后落实到应用。如果中国所有的企业都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来不折不扣地落实,我相信中国的产品质量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比拟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请您从食品采购和质量监督专家的角度谈谈影响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姚林: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有关食品质量的话题,这里不能用稳定或者不稳定来概括。农产品的质量取决的因素很多,既有天气的,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天气情况不好时,原料欠收,但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质量的要求就会变得宽松些;相反,质量比重就会变重些。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市场需求,以及客户对产品销售渠道的把握。
《中国质量万里行》:我国出口日本的食品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
姚林:当前,主要供给日本市场农产品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泰国,越南,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鲁等国家,从产品结构来看,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主要集中在青豆,甜玉米,混合蔬菜,土豆产品;泰国主要是水果类;墨西哥、智利、秘鲁等国家,主要是西兰花和芦笋类产品。从品种到加工要求的多样性来讲,中国的产品的多品种,多规格,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如果日本离开中国,想要另外开发其他的原料供给地,本人认为,整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地理,气候等环境上可以与中国来竞争。同样的产品拿到非中国的地区去生产,绝对不会达到中国免检企业的水平。即时能够做到,那价格也会高得惊人。目前,中国是日本的不折不扣的“后勤大本营”。
《中国质量万里行》:据悉,自2006年5月29日以后,日本对进口产品施行了《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请您谈谈该制度的实施对中国产品的影响。
姚林:该制度是日本政府在参考了美国,欧盟等国家组织的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要求最高的标准。此标准是针对900多种农药,根据不同的农作物,规定了明确的残留值,并对除此之外的全世界范围内曾经使用过,或者正在使用的农药规定了0.01PPM的一律限制基准。在此制度没有施行以前,日本政府只是对283种农药制定了残留标准,而除此之外的农药没有任何的残留规定,也就是说只要所规定的283种农药残留不超标,其他的农药残留多少都是法律允许的。
其实早在2003年以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就针对冷冻蔬菜的栽培和生产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企业能够完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以及根据日本的残留标准,合理的选择残留期短、残留值要求高的农药,达到日本的新要求也不是难事。到现在为止,已经施行了将近15个月了,没有听说过中国的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事情发生。
《中国质量万里行》:据悉,日本国内的产品不需要任何检验就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而对于非日本产的产品,要进入日本的市场或者日本的加工厂,就得需要提供从种植管理到检验结果等一系列的追溯资料,如有一点达不到要求,他们是不能接受的。那么中国产品能否直接进入日本超市销售?销售情况是怎样的?
姚林:从东京地区来看,中国产品最多占据日本超市货架1/5左右。绝大部分产品还是日本的工厂使用从各个国家进口的原料,在日本生产和加工的。但是在产品的标识上,他们没有标明原料产地,而只标明最终产品的加工包装地。其实日本很多的产品里使用的都是中国的原料,但大多数的消费者只要看到是日本产地,他们就放心,而产地标明是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他们就感到不安全。日本民族是极端保守和排外的民族,如果要问他们自己本国内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吗?其实不然。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就环境而言,在日本从事种植,要面临高温高湿、虫害高发的自然环境。很多在日本有种植经验的人,都不会认为日本的农民在种植蔬菜等时不使用农药。反而他们相信日本国内使用农药的量要比中国使用的还要多。但是,日本政府掩耳盗铃的行为,使得现在但是,对于日本产的原料,各个方面会大开绿灯,不需要任何的检验。有一家在大阪的食品加工企业,在选择使用国外进口的原料时,需要准备20页左右的资料,但是如果选择国内的原料,只需要填写原料产地,种植农户等简单的资料即可。虽然大家都在怀疑自己本国产的原料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但是没有任何的组织来取样进行监测。由此看来,在日本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消费观念还是需要改变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产品特别是农产品怎么能更快地打入日本,从而占有更大的日本市场?
姚林:中国产品在出口日本时,首先要通过日本政府的各项检查。检查通过后,就可以在日本进行销售。出了日本政府规定的检查项目以及采取的必要的手续外,各个公司也根据自己客户的需要,对某项或者某几项农药进行检查。中国国内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日本蔬菜的种植和检验的要求来操作,我相信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产品会占有更大的日本市场,让更多的日本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三、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巴中(北京)投资公司总裁赵九生:中国制造落户巴西百姓家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巴西和中国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从2000年到2006年,巴西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增长了4倍,而且进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中国出口到巴西的商品主要是电话机、服装、鞋类和玩具,但是到了2006年,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变成了通讯器材、计算机及配件和集成电路等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产品。据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巴西自中国进口额为52亿美元,同比增长49.1%。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制造越来越受到巴西的欢迎。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华商会常务理事、原巴西中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巴中(北京)投资公司总裁赵九生。
作为一位资深中巴贸易人,他介绍说,巴西离不开中国制造,目前巴西每个家庭里使用的节能灯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
巴西位于南美大陆,东濒大西洋,同除智利和厄瓜多尔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接壤。国土面积约为854.7万平方公里,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家。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好,巴西成为了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
巴西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巴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许多中国商人去巴西开拓市场。赵九生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位资深贸易商人,赵九生有着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
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的赵九生被分配到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巴西商人,开始对巴西的市场有了进一步了解,尝试着往巴西出口轻工产品。“当时感觉巴西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几乎所有的轻工产品、小家电产品等都需要进口。”赵九生在采访中回忆当年初到巴西经商时,还很得意,他说那时出口到巴西的一台14寸电视就可以卖到110美元!
1993年下半年,江泽 民主席出访巴西后,赵九生意识到中巴交流即将迎来高潮,这里也蕴含着强大的贸易商机。于是他来到巴西,参加了一次颇有规模的巴西展览会,“由于工作关系,我去过很多国家,但巴西热烈的森巴舞和丰富的资源让我深深着迷,这里的机会太多了。”赵九生说,当时看了展览对巴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巴西有着中国没有的资源,而当时中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产品打入巴西市场可达到两国经济互补。
1994年,赵九生联合了部分中国外贸企业和一些大型进出口公司来到巴西,在巴西创办了自己的进出口公司,开始出口中国的轻工产品,同时也把巴西的矿产资源引入中国。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赵九生意识到中国产品要走出国门,必须形成合力,增加集体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于是,他与贸易伙伴一起创立了巴西中国工商会,并在北京注册了巴西中国工商会北京代表处,不久又创立巴中(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更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巴西市场提供了可靠服务。
2000年,赵九生领导的机构在巴西举办了两届“中国产品超市贸易展”,中国机电商会有几十家企业参展;2003年,赵九生又组织了100多家巴西企业在上海举行“巴西产品贸易展”。通过举办产品展览会,大大促进了供需双方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产品走向巴西提供了更快捷的服务。
赵九生领导的机构每年在巴西接待中国访问代表团最多的达到100多个,有半数以上为省部级领导,以及中国知名企业的老总。他曾成功地组织了中国在巴西的大型展览会和在中国举行的巴西大型展览会,成功地将中巴工农业产品打入对方市场,把一个促进贸易与交流的商会做成了中巴贸易通道,为中巴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制造畅销25街
“由于中国和巴西都是顶级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巴西是资源大国,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两国在经贸交流上一直很密切。”赵九生介绍说,从2004年两国高层互访后,当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00亿美元,贸易互动非常活跃。2004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率领500名企业家来中国考察采购,同年10月,胡锦涛主席也率领中国500名企业家去巴西考察,两国高层互访变成了经贸交流盛会,大大促进了中巴经贸合作的步伐,中巴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此后,由于两国相互了解的加深,巴西商人到中国的采购活动越来越频繁,采购品种从最初的焦炭、传输设备、放大镜、无线电话机、尼龙长丝布、视频信号录放设备、蓄电池、音响器材和设备、纯聚酯非变形长丝布、印刷电路等过渡到高档家用电器、日用品,甚至高科技产品。”赵九生介绍说,目前中国的高档家用电器如空调、彩电,通讯工具如手机、MP3等在巴西由于物美价廉,销路很好。而高科技产品如通讯设备在巴西很受欢迎,深圳华为第一单合同就签订了6千万美金的产品!
在采访中赵九生表示,中国制造不用自己夸,确实不错。现在的中国产品不只是靠价格取胜,而质量也很过关。“在巴西,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在使用中国制造的节能灯。”
1997年,巴西遭遇了历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水少了,电量就不足。巴西政府开始号召全民节能。“当时我的一个巴西籍华人朋友由此看到了商机,他马上在巴西申请了使用节能灯标准,此后,他开始大量进口中国节能灯。”赵九生说,那时的中国节能灯由于价格合理,节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在巴西非常受欢迎,当时都不用海运了,直接空运。
“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有条以销售中国商品为主的‘3月25日大街’,当地人称为‘25街’。这条大街是目前拉丁美洲最大的露天市场,去年巴西有项调查显示,‘25街’已成为巴西中产阶级以上阶层心目中的购物天堂。据最新资料显示,巴西顾客对‘25街’的满意度达到了91%,大大高于对其他大购物商城的满意度。”赵九生欣慰地说,自己前前后后在巴西生活了10余年,见证了中国产品在“25街”的发展历程,作为一名中国人,在那里看到中国产品备受欢迎,自己很骄傲。“每到巴西,看到大街小巷都有中国制造的痕迹,心里有说不不出的高兴。”
中国烟花让人炫目
巴西有个举世闻名的节日——狂欢节,因其规模庞大,参加者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而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巴西的狂欢节为中国产品带来了商机,特别是中国烟花。”赵九生说,自己在巴西生活时,最向往的就是过巴西狂欢节。每年的二月中下旬,巴西举国欢腾3天3夜,届时里约热内卢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飞扬,人们潮水般涌上街头,男女老少个个浓妆艳抹,尽情地扭动腰肢,大跳特跳桑巴舞.仿佛要把一年来积压在心头的忧虑和辛劳全部发泄出去。在狂欢节的日子里,巴西人会不停地跳舞,然后决出冠军,冠军会受到总统接待。“我喜欢狂欢节,当然不是为了跳森巴舞,而是看到在狂欢节的日子里,巴西人燃放的烟花——中国制造的烟花在巴西上空绽放,自己有种莫名的兴奋和自豪。”
“巴西除了狂欢节大量燃放烟花外,他们在元旦时也燃放烟花。”赵九生介绍说,巴西是个开朗奔放的民族,巴西人对于节日有很大的热情。每年的12月31日下午4点,里约热内卢的人们都向海边涌去,他们首先用鲜花和蜡烛祭奠逝去的亲人,午夜12后开始狂欢,燃放1个小时的烟花。“烟花照亮了里约热内卢的上空,400多万人的狂欢场面让人兴奋——而我也沉浸其中,对那些狂欢的巴西人说,看,我们中国的烟花……”
可以想象,巴西如果没有了狂欢节,那会是怎样,而狂欢节没有了中国烟花又会是怎样?
在谈到中国和巴西贸易前景时,赵九生说,随着中巴两国政治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发展,中巴两国的经贸合作前景也是越来越广阔的,中国产品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巴西采购商的欢迎,中巴合作前景就像燃放的烟花,会越来越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