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WTO争端”案--美墨的“误解”与“偏见”
日内瓦时间2007年8月31日,在美国和墨西哥第二次要求后,世贸组织(WTO)决定近日成立一个专家组,就两国声称的中国“违规贸易补贴做法”进行调查和裁决。美国和墨西哥对华申诉的目标包括退税、减税和免税措施。这两个国家声称,这些措施对中国出口产品构成补贴,并对许多行业的进口产品形成歧视。
美墨再行指控是"误解"还是别有用心
针对此次诉讼,我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美国和墨西哥所提交的质疑,不只是对一两个行业,而是几乎对中国整个经济体制,很多处质疑非常不合理。
举例来说,美墨两国质疑中国商业银行存在优惠信贷,这点没有道理,第一,对不同客户给予差别利率本身是市场竞争的产物;第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的股权和治理结构决定了银行决策必须为所有股东的利益负责,优惠信贷已很难作为政府政策工具加以运用。商业银行优惠信贷规模扩大主要是客观因素所致,是对少数优质客户的争夺。
美国"偏见"的背后--贸易保护主义
此次美墨联合发起诉讼并非偶然。美国自去年11月到现在已经连续发起了5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针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如此高密集程度的双反调查,这在现在的贸易救济史上是罕见的。
今年3月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的指责范围不断扩大,从药品、宠物食品扩展到轮胎、婴儿服装和割草机等。美国、欧盟等更是以产品质量可能危害人身安全为由,列出了一系列限制自中国进口的产品清单。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指出:“中方反对将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经贸问题扩大化并实施贸易保护。”人们开始担心,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和媒体希冀通过质疑中国产品的总体质量和相关政策,来实施狭隘的贸易保护。
--------------------------------------------------------------------------------
"补贴WTO争端"案事件梗概
今年2月初,美国政府正式就所谓“中国贸易补贴问题”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称中国利用减税、免税和其他补偿措施对本国产品的出口进行变相补贴,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墨西哥随后提出加入美国对中国的诉讼。
3月20日和6月22日,我国和美国、墨西哥在瑞士日内瓦进行了两轮磋商。中方对待磋商的态度是认真的,建设性的。但是美国、墨西哥无视磋商的进展,两次请求设立专家组。
美墨两国曾于今年7月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组,但被中方依照相关程序否决。在8月31日举行的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两国再次要求成立专家小组,中国由于7月已行使权利进行阻止,故此次已无权阻止。
--------------------------------------------------------------------------------
事件回应--我国官员、专家纷纷表态
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起诉方的做法是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对中国的相关政策有很大误解,也无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现实。随着中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和即将实施,中国有关政策和措施已经完全符合WTO规则。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表示,“反对对这些问题产品的夸大和炒作,反对在这个背后一些贸易保护主义借机煽动一些情绪做一些不符合实际、夸大其词的宣传和报道”。
商务部世贸司农业处卢先堃表示,对美墨两国不顾相关磋商所取得的进展,执意要求成立专家组的做法感到失望和遗憾。中方将继续捍卫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并坚信中国所采取的相关措施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陈泰峰说:“从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来看,贸易壁垒形式已经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贸易,过渡到涉及宏观舆论的新型贸易壁垒。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丑化中国产品的形象。”
反补贴专家余盛兴说:“争端已经由磋商升级到由权威和专业机构的专家组来审理,如果专家组裁决中国某方面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并建议修改,中国可以就此上诉至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上诉机构将对专家组的裁决是否合理再进行审理,并将审理结果提交世贸组织终裁机构,最终结果由终裁机构成员投票决定,只要有一张赞成票,上诉机构提交的审理结果即可生效。”而据此前的相关报道称,世贸组织专家组的裁决,一般是授权一国对被诉方采取贸易报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