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刚:礼仪服装要有中国感觉
8月25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征稿结束,参赛作品超过千份。在职业服装设计师方面,有近15家国内外的服装设计师协会参与,其中包括像祁刚、郭培这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曾经为上海APECE各国首脑设计唐装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潘健华也投了设计稿。
大赛自去年12月22日正式启动以来,分别有汉服、唐装、中山装等提议浮出水面,一些民间的设计团队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要求奥组委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礼仪装备。大赛组委会为此在搜狐网上做了一个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8%的人认为红色是最能代表中国的颜色,32%的人认为汉字及书法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个性。87%的人认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仪装备应该成为中国服装的集中代表。
那么,职业服装设计师如何看待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的设计呢?为此,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参加此次大赛的青年服装设计师祁刚。
记者:是什么吸引你参加这个赛事?
祁刚: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是在北京从中国体育总局的一位朋友手中得到的大赛简章,第二天一回到上海,便与姐姐边聊创意边把设计文案写了下来。设计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与平时的针对市场和为作秀进行的设计有很大不同,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服装不仅要得到服装圈的人认可,而要得到方方面面的人的认可。
记者:针对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祁刚:我既做成衣设计也做高级订制服装设计。我记得自己与设计师郭培对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进行过简单的交流,我们都认为奥运设计的礼仪服装一定要时尚、符合大众审美,有中国感觉,体现民族精神,又强调舒适健康,并且在制作上具有可操作性。
记者: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祁刚:第一,毕竟是针对入场式而非宴会的设计的礼仪服装,所以服装要略带中国元素,又要体现出运动员的朝气。从礼仪服装设计要求上看,从各国代表团的礼仪服装看都是如此,无论色彩、面料上男女服装的呼应都要紧密。
第二,要考虑整个团体服装对形体的要求。在设计和裁剪上不光要考虑一套服装好看,还要考虑大众的适合性。比如篮球运动员身高在两米左右,排球运动员也很高,但举重、体操运动员身材相对矮小,由于运动员们从事的项目不同,在体形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设计上要考虑穿着的安全,就是如何使每位运动员穿上礼仪服装都好看。
第三要考虑制作成本。设计除了漂亮、适穿之外还要讲求实际。服装在材质好、做工好、色彩饱和的基础上要控制成本。
记者:你觉得应该从哪里入手进行设计?
祁刚:礼仪服装一定是成衣,平时能够出席相对正式场合,所以设计上要做减法。大赛简章上对服装的设计要求比较明确。我是从中国文化象征性底蕴中挖掘元素开始设计的,我从小就画国画,对传统服饰及中国文化比较了解。
记者:有哪些中国元素可以用到设计中?
祁刚:我的设计从面料开始,这样更能体现原创性。如果单从刺绣、染绘着手显得过于粗略,不够本质。因为像刺绣、印花这些形式可能比较适合女式礼服,对于男式礼服却不一定适用。万字、回纹、喜字、寿字这些经典的纹样,流传至今仍受到大家的喜欢,我觉得应该设计有象征性纹样的面料。我希望这样的面料能够一直用下去,成为标志性的面料,我曾经打算在投稿中附上定织的面料。
记者:你在礼仪服装面料的选择上有什么要求?
祁刚:礼仪服装要体现品位,面料材质的选择很重要,做工要精良,穿着舒适。运动员入场式的服装要潇洒、热烈,在材料选择上我倾向天然面料,但不会用毛和麻,而是采用新型面料,这样做出来套装特别挺括,配上细领带,能体穿着者的品位。
记者:你认为哪些颜色能体现中国感觉?
祁刚:中国人喜欢大红色,这也是奥运色彩之一。我也喜欢红色,在我的发布会中往往也会有几套红色衣服特别打眼。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仪服装是红白色的搭配。在礼仪服装色彩的选择上很难突破,不过我做了两个设计方案,其中可能会加一点点缀色进去。
记者:在服装款式上会有新选择吗?
祁刚:运动员在入场式上穿的礼仪服装属轻便装备,不能很长,西服套装作为现代的穿着方式的形式多年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在款式设计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脱离这种形式,所以我们讲的有中国感觉的服装不可能是长袍马褂。
所谓中国感觉是在设计上如何将西服进行改良,我选择的是与具有千年历史的汉服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我在以前的一些设计中就做过尝试,使西服脱离了枪驳领的样子,但整体式样上又是正式的礼服。礼仪服装必须采用立体裁剪,这样才好看,有中国感觉又国际化。我想设计的东西是时尚的,我自己也会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