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集团:加快提升纺织技术创新能力
11项原始创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单线产能比国内传统生产线提高3.5倍,比引进的国外先进生产线提高50%%……这些数字属于由中国恒天集团公司与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联合攻关的“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
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近20年来纺织行业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项。专家一致认为:“这个项目达到了单线产能世界第一,原材料和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恒天集团承担了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攻关和主关键设备及工艺的改进提高工作。如何在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两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对成套设备尤其是主关键工艺设备实现再创新,成了难度最大之处。
该项目各单元机的生产能力都是当前世界最大的,改造和研究的难度也很大。项目负责人说:“大型设备改进不是简单地放大,关键在于对工艺技术的适应,几十吨重的设备增加了加工制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大型生产线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任何大故障都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面对众多困难,恒天集团创新了研发体制,将业主单位、设备供应商和工程设计单位紧密结合,同时在研究开发模式上实现了工艺、装备、自控、工程和污水处理等工序的集成。“搞大项目必然要创新研发体制。”恒天集团项目负责人刘玉军说。产品研发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创新。用户不但提供新产品的试验基地,甚至为新产品的设计改进提出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则提供工程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和要求,也可对配套工程实施改进。这样不但大大降低了新产品的研制风险,提高了设计生产和工程建设速度,还为新产品推向市场提供了宣传展示平台。同样,设备的不断创新也可以提升用户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能耗,这样的研发体制使三者互惠共盈、共同发展。
“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但还不是名副其实的‘纺织强国’。要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必须首先振兴纺织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纺织技术创新能力。”中国恒天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天凯说,集团非常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制定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从2002年开始,集团设立科学技术奖,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科技开发优秀项目和在技术开发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并制定配套措施,在集团内营造敢于创新的氛围。因此,集团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纺织机械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已达44%%。
几年来,先进的研发机制和开放的人才队伍建设,使恒天集团打造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已获得国家专利189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专利拥有量在中央企业排第3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