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桂:做世界鞋业“大个子”
这个品牌的皮鞋,中国人穿得最多。这些皮鞋一年要消耗100万头牛的牛皮、几十万头猪的猪皮,带动了数万名中国人做鞋、卖鞋。
对江苏森达集团董事长朱相桂而言,他实现了许多中国制鞋人的梦想:连续9年,森达皮鞋的销量位于全国第一。森达集团旗下的森达、好人缘、梵诗蒂娜、法雷诺、百思图、雅波笛等多个品牌,先后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这位被称为“中国鞋王”的民营企业家,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对记者说,中国人多,但人均皮鞋消费只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零头”;即使是“中国鞋王”,在国际鞋业中也只是“小个子”。
与共和国同龄的朱相桂身高1.86米,当地人叫他“大个子”。
这位中国鞋业的“大个子”有一个梦想:让森达专卖店遍布纽约、伦敦、巴黎的街头,让森达标志在外国人足下生辉。但他现在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尽管不少外国人的脚上穿的就是森达鞋,但这些鞋却叫各种各样的洋名。缺乏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缺少通晓国际市场的人才,也缺乏逐鹿国际市场的资金,森达不得不为国际鞋商“打工”。
但是,“大个子”并不悲观,他丰富的阅历让他对未来的国际化之路充满信心。
“我最早是个砖瓦工,为什么不做砖而做鞋呢?其实,当时为了生计,偶然踏进了这个领域。我在镇上有个同学做鞋,两个人一合计,认为这个行业将来肯定会有大的发展。”没有厂房,就租用了几间牛棚;不懂技术,就到南京、扬州请来师傅。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乡间的小皮鞋厂日后居然成了中国皮鞋的领头羊。“我们抓住每一次发展机会,每个发展阶段都走在前头,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今后走向世界市场同样要如此。”
在森达发展史上,有两步非常关键,一是“借牌”,二是“创牌”。朱相桂说,那个年代还不知道品牌的力量,但我们知道上海货好卖,就和“远足”、“大象”等上海皮鞋合作,借牌打开了市场。
但借牌只是过渡阶段,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森达的成长说明了这个道理。前些年,有国际企业要来收购森达品牌,那是一个吓人的数字,但我们坚决不卖。没有了品牌,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朱相桂告诉记者:“中国是世界制鞋业的中心,产量占了全世界的53%。制鞋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有着劳动力数量和成本的优势,目前最大的课题就是要培育世界名牌。森达有责任有能力走在创立世界名牌的前列。”
谈起连续三次当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朱相桂说:“这是我个人莫大的荣誉,也是万名森达员工的骄傲。我要带领森达在技术、市场、资本三个方面实现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迅速完成由国内行业领头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的跨越,为振兴民族工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