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铃盛期的棉花为何陡然出现成片红叶焦枯?
8月上旬,笔者接到不少棉农询问:结铃盛期的棉田陡然出现成片红叶焦枯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防治?
据笔者到棉区调查,认为是棉花红叶茎枯病。该病是一种潜伏性的生理病害。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这种病害一般不会发生,而当棉花进入开花结铃期,特别是结铃盛期,当连续高温干旱期间,陡降暴雨接着陡晴,最易诱发此病。近期的气候条件正好与该病的发生比较吻合。
棉花红叶茎枯病,一般在土质较差、偏施氮肥、地势较低、排水不良的棉田发生较多,特别是施用钾肥偏少或者未施钾肥的棉田发生较多。可以说,缺钾是引发红叶茎枯病的主导原因。
红叶茎枯病多半从棉株上部的叶片开始,由上向下,由外向内逐渐发病,初期叶缘褪淡,向内转为不规则黄斑,继而叶片由黄转为紫红色,叶缘翻卷变脆、变深褐色,陡晴后很易焦枯脱落,接着棉花茎秆陆续枯萎,但维管束不变色。如果没有适宜的诱发气候,这类棉田的棉花一般表现为缺钾症状,即叶片有黄白色花纹,叶尖及叶缘有棕色斑点,后期棉叶向下卷曲。
棉花的红叶茎枯病虽然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但一旦发生,减产幅度较大,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从近期措施来看,对于病害较轻的棉田,应迅速补施钾肥,根外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促使棉花及早恢复生育机能,同时,速排渍水,促发新根。对于棉苗已经枯死的棉田;要尽快补种晚秋杂粮作物,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从预防措施来讲,一是要种植豆类等豆科作物作绿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二是要提高钾肥用量,特别是种植抗虫棉的棉田,要成倍地增加钾肥投入,每亩钾肥用量不能低于25~30公斤;三是要加强棉田水利建设,改造低产棉田,使棉田水系设施做到能排、能灌、能降、能滤。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