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甄炳禧:驳美国对华经贸十大偏见与谬论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9-10 10:07:15  来源:半月谈 收藏
华兴纱管

  目前,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领域不断拓宽,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加深,中美经贸为双方创造了互利双赢的局面,特别是美方获得了巨大利益。然而,在近几年美国媒体和学界围绕中美经贸问题的辩论中,流行着许多片面的看法,扭曲了中美经贸关系,夸大了经贸问题对美方的负面影响,给美国公众和政界造成严重的误导。

  这些观点,表面看似乎有理,实则经不起检验,即使引用美国智库研究报告或官方数据,也可看出其偏见与谬误之处。

  资料图片:被美国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玩具召回事件并没有对消费者产生明显的影响。中新社发

  总结起来,当前美国流行的有关美中经贸问题的偏见与谬论有十种:

  一是“美国贸易赤字不断膨胀是美对华贸易赤字增加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尽管美对华贸易赤字绝对额在增大,但近10年来,中国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比重仅从27%提高到28%。如果把中美贸易放在整个亚太地区贸易关系看,贸易失衡问题不是恶化而是有很大的改善。据统计,1996年~2006年,美国对中国以外的东亚贸易赤字占美贸易赤字总额的比重从43%降到17%。

  事实上,美国贸易赤字的增量大部分来自欧洲、石油输出国组织、加拿大等地区。据统计,近10年来,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贸易赤字占美赤字总额的比重从65%降到44%,而对其他地区的赤字则从35%升至56%。

  二是“美对华贸易赤字表明在中美贸易交往中,中方占了大便宜,而美方近几年每年亏损2000亿美元左右”。这是很荒唐的观点。这一看法基于美方统计,夸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程度。一是美方把转口贸易和来自东亚经济体的半成品或部件都算作中国出口范畴;二是没有将美资企业在中国的销售列入美对华出口范畴。

  以2004年为例,美资公司在华销售额达创纪录的72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口径,2004年美对华出口为42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为2023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603亿美元。但如将这720亿美元列入美对华出口,减去中方经香港转口美国的649亿美元,加上美方经香港转口中方的49亿美元,2004年美对华贸易赤字应为283亿美元。如再扣除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其他东亚经济体的零部件或半成品价值,中美贸易很可能趋于平衡。

  三是“人民币低估导致美国贸易赤字增大、制约美元下调并阻碍美国公司对华出口”。这不符合事实。首先,美对华贸易赤字与人民币汇率关系不大。根据牛津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即使目前人民币升值25%,两年后美对华贸易赤字仅能减少200亿美元,而美国每年的贸易赤字高达8000亿美元。

  其次,人民币升值对美元下调作用有限。美国凯托研究所副所长多恩的研究显示,即使人民币升值20%,也只能使美元贸易加权平均的汇价下降3%。另外,多数美国大公司一般不把汇率视为影响它们在中国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问题。他们关切的是,两国间围绕汇率问题的政治争执特别是美方将汇率问题政治化,可能对这些公司对华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四是“中国因素导致美国制造业衰落”。美国制造业相对衰落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是美国经济结构调整而非中国因素造成的。美国制造业产值在中国成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之前几十年就一直在下降,从1950年的27%降到1980年的20%,2006年又降到12%。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的基础逐渐从制造业调整为服务业。

  从全球看,近10年来,美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保持在22%的水平上,中国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8%。可见,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份额的扩大不是以美国份额缩小为代价的,中国制造业实力上升并没有导致美国制造业实力衰落。

  五是“中国工人突然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这种观点同样站不住脚。美国制造业工人占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从1950年的32%降到1990年的16%和今年的10%。这一下降趋势无论在中国因素发生作用之前还是之后都没有改变。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最快的传统低端轻工业,早在数十年前就已变得无关紧要,截至1990年,该领域的从业人数仅占全美就业总数的1.7%。

  美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失业问题主要是利用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美国经济衰退的结果,中国因素的影响非常有限。相反,中美贸易每年为美直接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并间接支持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六是“美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将美国内产业转移到中国,并将在华生产的产品向美国出口”。其实不然。瑞士投资银行的研究显示,中国出口值的50%是由境外公司(大部分为韩国和香港、台湾企业)生产的。另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该委员会的成员公司在华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市场,而非返销美国,只有18%的公司称在华投资是为了向美国出口。

  七是“中国对美国公司关闭市场”。事实上,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拉迪的研究显示,以进口占GDP比率来衡量,到2005年,中国进口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5%提高到30%,这一比重相当于日本的3倍和美国的2倍。2000年~200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

  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对美国中小企业而言并非好事”。加入WTO以来,中国降低关税和进口限额,成为美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2001年~2006年,美对华出口增长188%,为美对所有国家出口增长的4.5倍。除大型跨国公司外,中小企业也是美扩大对华出口的受惠者,在近几年美对华出口产品中,1/3以上是美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

  九是“中国不允许美国公司在有利可图的领域投资经营,并强迫美国公司与中国公司合资”。事实上,美国在华企业大多获利。美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回报率不仅高于在美国内投资,也高于全球平均回报率。据统计,2004年,美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达19.2%,而美在全球、欧洲、日本和亚太地区的投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0.1%、9.3%、14.1%、11.5%。2006年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对其会员公司的调查显示,81%的公司称其在华经营获得丰厚的利润。另外,中国政府对独资或是合资形式的境外企业持同样的开放政策。据统计,目前在华投资的外商中,约75%为独资企业而非合资企业。

  十是“中国产品特别是食品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与客观事实相差甚远。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前不久的报告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安全的,极少数有问题的产品不应成为对中国产品普遍设限的理由。来自中国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的不合格率低于1%,而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也低于1%。

  以上情况表明,美国一直对美贸易赤字及中美经贸的负面现象大肆炒作,但却对美国企业和个人从中美经贸中获得的巨大利益缄默不语。就连《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也承认:美国政客总是突出对华贸易中的输家,而对赢家却视而不见,这并非明智之举,也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甄炳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国际观察  WTO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