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科技护航 “中国制造”走出去
不久前,新西兰媒体一则关于该国两名儿童穿着中国制造的睡衣引起燃烧、使两名儿童受伤的报道,引起中新两国贸易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新西兰商业委员会随即紧急展开调查,国家质检总局也迅即组织对我国出口的有关服装产品进行相关性能的测试。
是又一次新闻炒作还是确有安全隐患?科学测试得出的结果最具公正性!
中方严格的测试结果表明,我国出口的相关服装产品性能是合格的,符合新西兰要求。8月24日,新西兰商业委员会也公布其检测结果,其独立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也确认我国出口新西兰的儿童睡衣的紧身设计标准和抵御火灾危险的标准完全符合新西兰要求,输新西兰服装符合要求。双方各自的严格技术测试所得到相同结论,终于还了中国输新西兰服装的一份清白,及时消除了由此可能引发的对“中国制造”的又一炒作。
长期以来,在日益重视保护人体健康、动植物卫生安全和不断加严产品安全质量要求的国际主流中,一直涌动着借机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的暗流,今年以来,部分境外媒体对包括我国出口食品在内的出口产品质量问题的炒作,破坏“中国制造“的质量安全声誉,再次警示出这股暗流的涌动。事实证明,面对这股涌动的暗流,依托科技增强检验检疫能力,是解决产品质量安全国际争端、护航“中国制造”走出去、促进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的科学法宝。
跨越壁垒 “中国制造”扬帆远航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日益加剧。为有效地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质检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为帮助“中国制造”取得绿色贸易通行证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大米生产国,也一度是重要的出口国。保持我国出口大米的安全优质,对于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在日本市场上展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自日本因其大米欠收并受到WTO成员国要求其开放大米市场压力而不得不进口大米至今,日本对进口大米的质量安全及检测要求扶摇直上,所设置的农药残留和生物毒素检测要求从56项逐渐增加到上百项,其限量也日益严格,成为横挡在我国输日大米贸易和质检科技面前的“技术高栏”,如果不能及时运用科技手段,跨越日方设置的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这一“技术高栏”,将眼睁睁看着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其科技优势抢占日本大米市场,坐失我国大米出口市场良机。国家外贸主管部门在担忧,外贸企业更在焦急等待,质检科技水平成为我国大米能否与美澳争夺、东渡日本并保持市场的关键所在。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检验检疫机构面对这场科技攻坚战,不畏艰辛,夜以继日,刻苦攻关,不断突破技术难点,研究建立了全部所需的检测技术,出色完成了攻关任务,成功跨越了“技术高栏”,并依靠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和水平,为我国大米进入日本市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技支撑。质检科技工作者以其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科技智慧,打赢了这场漂亮的“科技攻坚战”。
在赢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较量的同时,作为产量占全球打火机销售总量2/3的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基地和出口国,近年来,我国这一特色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也遭遇到严峻的“大考”。
自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以投票方式通过打火机防儿童装置(CR)法令以来,我国向欧盟出口打火机面临空前障碍,成为我国加入WTO后所要应对的重大“较量”之一,是中国打火机出口欧盟绕不开的“门槛”。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较量。质检科技能否“亮剑”破垒,成为我国输欧打火机再次跨越障碍的关键。受商务部委托,国家质检总局危险品中心实验室临危受命,承担了打破此项技术壁垒的攻关工作。科研人员奔赴温州、宁波、广西等打火机主要产地进行调研,开展打火机危害性分析实验。经过上万次试验,最终形成了《中国出口打火机安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该中心实验室更是不辱使命,先后作为国家质检总局派出的技术专家参加我国与欧盟的谈判,同时充分利用联合国危险品专家委员会和ISO/TC61委员会等阵地积极进行宣传和交涉,使我国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广泛理解和认可。
《研究报告》详实、科学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动摇了欧盟专家花费数年时间和数十亿欧元取得的研究结果,成为我国与欧盟谈判的有力证据,促使欧盟不得不考虑推迟CR法案的实施,缩小了实施范围,为我国政府和出口企业应对CR技术壁垒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该中心实验室先后研发了打火机、点火枪关键检测设备9台套,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在今年3月欧盟正式实施CR法令以后,中心实验室一方面加紧完成打火机CR按打力检测设备的研发,并应用此设备按照ISO9994标准进行检测,出具了打火机防儿童开启安全性检测报告,进行技术储备;另一方面代表国家质检总局与欧盟各方进行积极联络,促成了我检验检疫系统的打火机实验室检测报告得到欧盟承认和接受。“通过质检人的不懈努力,我们重新赢得打火机欧盟市场将指日可待。”许多企业对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充满信心。
说起质检科技为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护航“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例子,每一个质检人都能如数家珍:中国蜂产品质量评价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所建立的25项国家标准基本囊括了世界各发达国家目前对蜂产品安全卫生指标新的检测要求,满足了我国蜂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迫切需求;积极应对有关电子电气产品环境技术贸易措施,基本建立起ROHS检测标准体系并向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3项ROHS标准提案。中国化学品安全体系研究就化学品管理法规、安全信息平台、技术标准体系、实验室技术能力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履行2008年在全球实施的联合国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识制度(GHS)和应对2007年欧盟将立法实施的REACH化学品法规,进行了充分技术储备,对破除欧盟REACH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建立我国统一的化学品管理法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食品生产行业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研究和推行,显著提高了我国出口食品企业卫生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了出口的较快增长。
直面危难 “中国制造”化险为夷
作为技术执法机构,质检部门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方面,还是在有效实施健康、安全、卫生、环保的检验检疫和疫情监控方面,都离不开科技支撑,也都有赖于技术手段作保障。
广大质检科技工作者用近年来“科技兴检”、“科技兴贸”积攒起来的强大实力,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谱写了一曲曲“克难攻坚促出口”的时代壮歌。
人们不会忘记2005年6月,我国四川资阳等地暴发猪链球菌疫情,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受此影响,相关出口企业订单减少,还有一些国家对中国某些出口商品采取限制措施。疫情就是命令。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紧急部署下,国家质检总局立即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抗击猪链球菌的斗争。
在这场特殊战斗中,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质检系统的科研人员如同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而勇往直前的战士,他们用科学与疫情角力,用智慧与疫情较量,争分夺秒的进行艰苦攻关。经过昼夜连续的艰苦奋战,终于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完成了《猪链球菌2型检测监控体系研究》等5项课题和制定7项国家标准,一种能快速在动物及其产品中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试剂盒出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击退猪链球菌病毒的进攻、促进相关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一枚重量级的炮弹,有效地体现了科技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威力。
当光肩星天牛在美国纽约的长岛首次被发现,随后又在芝加哥、伊利诺州地区发现后,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中国输美货物木质包装检疫临时法令,该法令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巨大损失。此后,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组织纷纷对我国出口货物木质包装采取了严格的检疫措施,给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和美方多次进行谈判和技术磋商,鉴于光肩星天牛遍布许多国家,其来源便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要想揭开光肩星天牛来源之谜,还得靠科学技术给说法。在中方的坚持下,美方同意,联合开展中美合作项目《星天牛种间及光肩星天牛种群间分子生物学研究》。鉴于光肩星天牛对中美两国检疫的重要性,质检科研人员日夜奋战于攻关一线,最终从基因水平证明了美国发生的光肩星天牛不是从中国传入的,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关于光肩星天牛是从中国传入的论调。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使得美国对中国出口货物木质包装所采取的强硬立场和严厉的检疫措施得以缓和。同时,该项目基因测序的多项成果被国际基因库收录。开发研究获得专利的光肩星天牛PCR检测试剂盒,加快了货物的通关速度、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该成果在我国对外政策制定及对外谈判中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中美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的贸易摩擦,据测算该项目的应用至少直接减少了我国出口货物每年达3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由其产生的政治影响更是难以估量。”时至今日,谈起这项科研成果质检总局的专家还感到十分激动。
依法把关 “中国制造”值得信赖
随着质检科技能力的日益提升,质检部门的监管水平和检测手段也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外经贸发展,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安全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为提高我国出口蔬菜安全质量,保持我国蔬菜出口竞争优势,质检科技人员开展出口蔬菜基地土壤、灌溉水环境质量调查与研究。研究发现,出口蔬菜基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适合种植蔬菜,但也发现个别基地个别污染因子污染程度属警戒级。根据研究结果,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继续维护原有良好的出口蔬菜基地环境,同时加强监测警戒级基地环境质量;在基地田间管理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布局,优化管理,以保证产品安全质量;对污染处于警戒级基地生产的产品,加强相关安全项目的检测等措施,以保证出口蔬菜符合输入国有关标准要求。该项研究结果既是质检部门制定出口蔬菜源头监管措施和进行针对性检验检疫的重要依据,也是出口蔬菜生产企业在蔬菜种植品种的选择、农药化肥施用以及农田管理的重要技术指南。
近年来,国际上对产品的检测向安全、卫生、环保等重点领域转移,目前国际上已有十几种绿色生态纺织品标准(标签)或法规。为提高我国纺织行业在生态安全体系方面的控制水平,质检科技人员自2003年起着手开展《中国生态纺织安全体系研究》,以动态的生态纺织信息、风险分析、科学的检测方法的使用、标准的制定、评价、产品认证及生产过程监控等为核心,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纺织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并相继开展《纺织品中系列有害物质释放量测试方法》等研究,提出了“分散红”、“分散橙”等5种纺织品中常用燃料的国家标准物质研究,对确保进出口纺织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扩大并积极推动贸易需求,维护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质检科技人员主持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项目共同资助的植物源性食品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课题,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灵敏、快速、高通量、并行检测的特点,建立了植物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平台,开发了用于检测植物病毒的豆科、茄科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实现了对豆科植物中40种病毒、茄科植物中35种病毒的高通量检测。主持承担的国家“十五”“863”课题“生物芯片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开展了对8种动物冠状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法氏囊病毒、口蹄疫病毒的芯片检测。
质检科技发展的累累硕果,无不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是正确的;在为国民经济和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方面是有力的;为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在促进出口创汇、保护国内生产安全和经济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功能完善,反应迅捷,执法有力的质检技术保障体系已经形成。一批设备先进、具有规模、人员齐备的检测技术机构和实验室,一支具有较高科技水平和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科技队伍,已经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们欣喜地看到:“禽流感荧光RT-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国家标准的实施,为我国6亿多美元的禽肉出口提供了安全保障;“新型消毒剂带鸡消毒防止禽类疫病的研究”开发研究的新型消毒剂,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的卫生注册制度,在促进我国食品出口的同时,有力地带动了我国整个食品生产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农产品、食品认证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着力创新 “中国制造”明天更好
在全国质检系统,庞国芳研究员算得上是一位科技兴检、科技兴贸的“明星”。
1997年,他带领的课题组率先向蜂蜜真假快速鉴别技术发起挑战,经过7年不懈努力,成功破解了中国蜂产品在世界三大主销市场的技术壁垒,创建了国内外业界知名的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每年出口蜂产品检验量已占全国创汇总量50%以上,使全国28省市400家蜂产品企业受益。1998年至2006年促进蜂蜜出口达80万吨,创汇8亿美元。他也由此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研发的关键技术,已精雕细刻成2项国际AOAC标准和65项国家标准,涵盖可检测的农药兽药品种达到了786种。
近年来,随着质检科技为“中国制造”提供技术保障、提升“中国制造”质量安全水平的捷报频传,科技兴贸的灵魂——质检科技自主创新也屡结硕果。
“十五”期间,质检科技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参与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等“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主持参与研究12项。通过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优化了技术、提升了执法把关的能力,使质检科技在支撑质检事业不断发展,有效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通过参加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质检系统共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装置20项,制定标准95项(国家标准85项,行业标准10项),申请专利4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由质检科技人员完成的禽流感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和食品安全监测车被科技部“十五”食品安全总体专家组评为标志性成果。
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2006年质检总局组织承担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两项国家科技支撑重点专项;组织承担了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组织承担了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基准研究、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特种设备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4项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和5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研究;参与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前期可行性研究等。这在质检科技工作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质检科技实现重点跨越提供了宝贵的平台,质检科技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截至记者发稿时,又从质检总局科技司传来好消息: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已经获得国家科技部回复,有众多项目符合要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增强质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性,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质检科技工作又迈上的新的攻关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质检科技的护航下,“中国制造”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