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在多哈回合谈判中表现出“灵活性”
2007年9月5日,美国众议院罕见地通过了一项象征性决议,要求中国金融服务业完全对美国企业放开。众议院通过该项决议当天,正值美国几大监管部门在国会召开专门听证会讨论近期市场动荡及次级债危机问题,因此,业内人士质疑,美国国会是希望借此为国内金融业解困。
一箭双雕?
在这项以绝对多数通过的决议中,美国众议院敦促政府在2007年12月举行的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时再次对中国施压,要求中方取消对外资在银行、保险及证券公司的持股限制。
根据最新决议,国会要求美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在审核中国企业的美国经营许可时,应将中国是否在同一领域对美国企业进行限制这一因素考虑在内。而根据美方在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中与中方达成的共识,美方确认,中资银行在美开设分行的任何申请都将根据国民待遇原则进行审批。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王勇表示,过去,美国国会通过针对中国的决议大多是有关政治的,并且都是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像现在这样针对单个具体问题通过决议实属罕见。“这背后金融界起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作为美国国会,要通过这样一个不具有任何强制性的决议并不难,况且在大选在即的背景下,国会中不少议员也希望借此争取更多金融利益集团的支持。
有关专家表示,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内地股市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在国内市场苦苦挣扎于次级债“黑洞”的美国金融机构,自然不愿放弃中国这块“大蛋糕”。
巧合的是,就在该决议通过的当天,包括财政部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召开专门听证会,讨论次级债问题。美国财政部负责国内事务的副部长斯蒂尔在听证会上坦陈,信贷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动荡“远未结束”。
美国媒体认为,此次美国国会的举动,也是为美国财长保尔森2007年12月的中国之行奠定基调,在届时举行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对中国施压。
一如既往
中国国内专家认为,类似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可能成为美方在下轮对话中的谈判筹码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在对华经贸问题上,美国正在渐渐亮出“底牌”,不管是围绕汇率还是贸易失衡的指责,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求中国对其开放金融业,后者恰恰是美国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一块。
面对美方的压力,王勇分析指出,中国应清楚地意识到两点:(1)必须明白“我们要什么”?当前阶段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如何?并利用美方的因素帮助我们达成目标;(2)不用惧怕美方的压力,要坚信中美贸易是互利的,美方在发展与中国的双边经贸过程中获益很多,不可能轻易放弃这样良好的经贸关系。
“在符合我们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一些步,重在利用美方的因素实现我们自身的战略目标。当然,中国的金融开放总体上仍要坚持渐进和逐步开放的原则。”
事实上,在5月结束的第二次对话中,中美双方已经在金融服务领域达成了许多共识,中方也积极作出了让步,譬如在2007年下半年恢复审批券商设立、扩大合资券商经营范围、提高QFII额度以及允许外资产险分公司申请改建为子公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