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修理”中国产品将付出昂贵代价
新华网消息:美国《洛杉矶时报》9月9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修理’中国产品将付出昂贵代价”,文章摘要如下。
准备迎接一种新的中国出口吧:更高的价格。
多年来,美国消费者一直享受着中国制造商品价格不断下降的优惠,这主要是由于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商无情地压低成本所致。
但近几个月来发生的大规模中国产品召回事件———包括上周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召回大批中国产玩具———暴露了“中国制造”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产品成本增加
制造商和分析人士说,其中一些质量问题是因为美国零售商不断压低中国厂商的供货价格,造成这些工厂财政吃紧,为了降低成本它们只好偷工减料或采取其他捷径。
在过去,很多美国零售商对中国供货方因为工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成本增加的抱怨置之不理。现在它们为了保证更好的质量准备向中国制造商支付更多的钱。美国进口商希望,这么做能防止产品召回事件的再度发生,以避免财务损失和公司声誉受损。但玩具、冷冻鱼等多项中国进口产品成本增加也意味着,要么是零售商接受较低的利润,要么是消费者承受更高的价格。
前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经济学家谢国忠说:“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过去20年享受的低价中国产品时代可能就要结束了。中国产品的成本在增加,他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一些美国零售商认为,当季产品的价格不会大幅上涨,因为他们早已为圣诞节产品下了订单。但在今后的12至18个月里,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很可能大幅攀升。
这种迹象早已存在:今年7月,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比6月上涨0.4%,这是自2003年底美国劳工统计局首次公布价格指数以来涨幅最大的一个月。在过去的3年里,这一价格指数一直稳步下跌,为抑制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通货膨胀做出了贡献。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制造产品的价格至少要提高10%才能反映出中国当前的生产环境———虽然现在还不清楚价格上涨会有多少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进口中国产品的美国公司或许要承担部分价格上涨,或者和零售商分担。而让中国厂商替它们生产自有产品的大型零售商可能不得不承担中国产品涨价带来的所有额外费用。
中国企业退无可退
从中国采购大量产品一直是沃尔玛低价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沃尔玛表示,考虑到近期发生的产品召回事件,它将加紧监督和测试店里出售的玩具,但拒绝对价格问题发表评论。另一家大型零售商塔吉特在电子邮件中回复说,它已经加紧对自有品牌的玩具进行测试,但尚未对外包项目做出任何改变。
除了玩具外,近几个月来包括牙膏、海味、风扇、轮胎和睡衣在内的其他一些中国产品也发生了召回事件。
在中国,面临生存问题的不仅仅是玩具生产商。劳动密集型企业———包括服装、家具生产商和海产品加工商———都说他们已经退无可退。
在深圳的一家鱼肉加工厂,几十个年轻的姑娘排成一行站在传送带前把鱼切成片。附近的几个小伙子在磨刀。切成片后,这些鱼被冷冻包装起来,出口到美国和其他国家。
这家厂的经理说,厂里共有700个员工,走的人不多,那是因为去年他们的工资增加了30%左右,现在平均每人每月能拿175美元。同期内,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5%,水电费增加了3%,但美国买家并没有提高价钱。因为担心竞争对手抢生意,他不得不维持原价。和很多开厂的中国人一样,他必须通过提高产量来维持产品的低价。
这位经理说:“美国客户很在意产品的定价,一切取决于价格。”
但现在,美国进口商对中国产品越来越谨慎了。他们开始重视产品的次级承包者,要求对产品进行审核和质检,并缩小供货商的范围,有时候甚至跳过香港或台湾的中间商,直接和供货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