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潜在危机 专家:让黄麻产生“黄金效应”
在9月8日第九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举办的专题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原料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积极发展黄麻种植和加工业,可以让这个“绿色产业”产生一举多得的“黄金效应”:纾解纺织服装原料之困,帮助农民增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纺织原料空间已近极限
中国纺织业举世闻名,单是袜子,浙江一个省的产量就占全球的70%。去年我国纺织品产量超过3000万吨,占世界40%多,出口1470亿美元,占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总量的1/4强。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对此则有“高处不胜寒”的担心。他列举了一组数据:去年,我国棉花产量650万吨,1公顷产量1100公斤,单产已居世界高位;种植面积已占可耕种面积的3.1%左右,增长空间有限;蚕丝产量10万吨,但只占纺织原料的0.3%。我国每年要大量进口棉花、羊毛。化纤去年总产量2025万吨,占了世界49.7%,但作为化纤原料的石油60%依赖进口。他疾呼,是高度重视纺织原料的时候了。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世滨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同样的担忧:全球纺织业已从个体竞争进入产业链竞争时代,其利润空间越来越向两头延伸,一头是资源,一头是品牌和市场通道。这也要求我国纺织业必须高度重视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个不该萎缩的“民生产业”
资料显示,我国黄麻种植80年代进入巅峰期,年产黄麻110万吨。以后便一路下滑,去年全国黄麻产量只剩下10万吨左右。
就是这个被慢慢忘却的黄麻,却成了专家眼中的“宝贝”。季国标关注研究黄麻已有四五年。他说,如果解决了纤维硬、粗、黄等先天缺陷,黄麻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不仅可以用于工程、装饰等行业,还可以直接用来做面料、服装。这样就为纺织资源的紧缺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他还透露,东南亚一些国家表示期待中国的相关技术用来开发其黄麻资源。
南京农业大学博导麻浩结合黄麻种植多年指导实践指出,黄麻还是一个民生、环保产业,具有耐盐、耐旱等特性,适合我省苏北广袤的盐碱滩涂种植。近年来,已经在大丰、东台等地分别开辟万亩示范种植基地,效果明显。黄麻的纤维作为纺织原料、麻秆用来制作板材,叶子可当肥料,每亩纯收益在500元左右。不仅如此,黄麻还能改良土壤、排氧量相当于森林的4到5倍。种植过黄麻的盐碱地,含盐量、PH值大大降低,氮、磷、钾等的含量却明显提高。几年后,这些盐碱地就可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了。
“紫荆花”的样本意义
这次服装节上,江苏紫荆花纺织公司的摊位成了“摩维”世界:摩维墙、摩维地毯、摩维桌布、摩维窗帘、摩维休闲服西装、摩维夹克、摩维风衣等。
什么是摩维?实际上就是以黄麻为基本原料开发的一种面料,是紫荆花公司和国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专利成果。2005年推出以来,已拥有30多项专利。公司董事长刘国忠说,摩维已在服用面料、室内装饰、医疗、家纺、汽车内饰件等的运用中取得初步成功。公司推广的种植基地不仅分布苏北,还向甘肃、内蒙古等边缘地区拓展,使得大量滩涂、废地、低洼地不再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