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主题解读之四:发展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郑俊林
几十年来,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始终是在追求技术进步、持续创新以及不断解决资源约束与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中成长起来的。从开始的技术、人力资源等匮乏的制约,到后来的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不足的制约,再到90年代以来上游原料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再到前几年的煤、电、油、运等等制约等等。面对种种制约,国家与行业通过大量引进技术、自主培养人才、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和国产化以及加快原料工业发展和大量进口原料等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保证了行业的持续较快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化纤工业继续快速发展,而且速度明显有所加快,但伴随而来的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也日益凸现和加剧。当前中国化纤总量已经接近世界总量的50%,在数量上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下游纺织工业及其它行业的需求。总量不足的矛盾已经不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化纤总量发展时代已经基本宣告结束,现已全面进入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时代。
可以肯定地讲,中国化纤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积累,特别是“九五”、“十五”时期的积累,目前产业的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综合竞争能力逐渐接近国际较高水平,特别是在大宗及常规品种上,已经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产业已经具备了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良好基础。同时,行业在高新技术纤维领域也在不断突破,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建设,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技术装备,有效地促进了国内高新技术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比较短缺、环境非常脆弱等基本国情,决定了无法长时间支撑原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彻底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化纤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当前行业发展同样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承载过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行业同构性增长过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等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凸现与逐步加剧,证明了过去以高投入拉动的、以快速发展总量为主的粗放式的数量型增长模式无法继续维持。要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本转变发展模式,必须尽快转向以经济效益型为主的集约化、节约型增长方式。
环境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技术进步是产业升级的基本保证。因此,“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是“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化纤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既是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和实现环境友好的主要途径。
“十一五”是我国化纤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既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因此,化纤行业的未来发展就要立足于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