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安全频出问题 跨国公司难辞其咎
何先生是一位大忙人——不仅因为现在是圣诞订单的生产高峰期。何先生是华南一家内衣厂的经理,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几分钟,他深表歉意。他的理由是:一位大的西方买家的安全检查员意外来访——最近几个月,这个理由在该地区越来越普遍了。
何先生刚坐下,马上又站起来了,因为他忘记给突然来访黛丽斯胸围制造厂有限公司(Top Form Brassiere Mfg)的访客一些东西了。黛丽斯是香港的生产商,已经上市,客户包括Maidenform、Vanity Fair和The Gap等。他回来后,指着那位安全检查员说:“今天早上我想见的是媒体,而不是他。”
黛丽斯的工厂位于江西省龙南县,有3000名工人。离它不远的地方是另外一家香港公司——全利五金塑胶玩具有限公司(Tsuen Lee Metals & Plastic Toys),工厂经理赖赠农(Lai Zengnong,音译)也在等待着检查员的突然来访。赖先生说:“检查员不告诉我们他们什么时候会来。”这家公司为迪士尼(Disney)、美泰(Mattel)、麦当劳(McDonalds)和沃尔玛(Wal-Mart)生产玩具。
这种检查越来越频繁,因为从狗粮到玩具和牙膏等,产品安全召回已经损害了中国公司的形象,并引发一场辩论,西方各大零售商或其知名度较小的香港和中国大陆供应商是否也难辞其咎呢?
谁该对产品安全负责?
工厂要承担部分责任:它们为了赢得合同而降低质量标准。但许多观察员称,跨国企业须承担部分(如果不是大部分)责任——因为把如此大比例的制造业务外包至中国,为了压价,给供应商施加巨大压力,却又没有对外包进行监督。今年夏天今年夏天,RC2宣布美国公司召回了三件大玩具的第一件,也是RC2著名的玩具——托马斯坦克引擎(Thomas the Tank Engine fame),其它两件是美泰的产品——包括早在2005年一月份生产的产品。
化险咨询(Control Risks)中国主管丹•查莫罗(Dane Chamorro)说:“巨大的降价压力来源于消费者和采购公司,迫使部分中国制造商寻找更廉价的方法,问题常常就出在这里。”
上海地区一家纺织品工厂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厂长说:“沃尔玛和其他买家无视我们的情况,不停要求更好的产品。所有人都面临着更高成本的问题,而买家就能如愿以偿,因为订单太大了,而且这么多公司竞争同一笔业务。”
至于沃尔玛,则称它正在寻找一种改善监管工厂情况的方法。关于安全问题,最近,它已经增加产品测试。
必须不停测试产品
位于香港的采购管理利丰公司(Li & Fung)与在中国的许多跨国公司合作,它称这次爆发的产品安全事件被夸大了,问题只事关小部分的产品和制造商。利丰董事总经理冯国纶(William Fung)说:“所有人都说这是一个中国问题,那你还能到世界其它什么地方采购玩具呢?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玩具工厂。只需区分优与劣就可以了。”
一部分的问题在于从中国输出产品的量大,需要供应商,采购公司和买家持续不断的检查和测试。根据订单测试样品的公司,必须不停测试。
利丰(Li & Fung)旗下贸易子公司总裁布鲁斯•罗克威兹(Bruce Rockowitz)说:“跟工厂下订单后,你不能就不管了。不能等到产品进了美国才测试。”
黛丽斯和全利(Tsuen Lee)都没有牵涉到最近的中国产品安全丑闻,两家公司的经理似乎很乐意向检查员和记者炫耀自己的工厂。他们强调说,方便零售客户的检查属正常业务程序,对此他们表示欢迎。
事实上,如黛丽斯等纺织品和服装工厂并未受到这个夏天发生在中国,以玩具为主的安全丑闻的影响。最近,在黛丽斯龙南工厂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是否符合“社会”合规情况——或劳工情况——及环境问题。但是,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日趋重要。
例如,最近几个星期,黛丽斯决定停止使用一种用于去除衣物污迹的化学溶液。如果不能用手清除污迹,这件衣服将被定为“次品”。
同样,公司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中国制造的大量产品中寻找缝针。如果一颗机器缝针断了,直到找到所有的碎片才能替换——以确保找到所有的碎片“重装”。黛丽斯还使用缝针探测器,找出有可能隐藏在服装或长毛绒玩具里的缝针,这是最后一道检查。
保护消费者的举措
黛丽斯保护消费者的举措不仅是良好的行为。这些程序逐渐成为强制执行的措施。日本要求在把产品发往日本前进行产品检查,越来越多买家同样坚持这种做法。冯先生说:“我们不愿意与没有缝针探测器的工厂合作。”
而在全利(Tsuen Lee),赖先生甚至认为,这些牵涉到公司同业企业及竞争对手的丑闻蕴藏着机会。工厂的产品包括与同名DVD相关的“芭比梦幻仙境”玩具,美泰(Mattel)旗下费雪(Fisher-Price)品牌下销售的People Lil Movers Airplane。
赖先生说:“作为一个大公司,这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一个机会,因为许多小公司可能得不到合同。他说全利在龙南的工厂有6000名工人,另外,在毗邻香港的深圳特区的姐妹工厂有9000名工人。他说:“当然,我们会更加注意生产程序,并确保质量。”
今年夏天的召回风波后,并非只有黛丽斯和全利才担心安全问题。上月,美泰在宣布数周内第二次召回中国制造的玩具后,欧洲某玩具公司一位驻香港的高管匆忙赶到一家供应商位于东莞的工厂。东莞位于香港以北,车程一小时,是珠三角制造中心。
在那里,他和同事从90厘米小童高度处“落锤检查”玩具,担心玩具有可能破碎成危险的小或尖的碎片。这位管理人员说:“我们要确保这些塑料没有任何问题。”他请求不透露姓名,不希望给公司和供应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加强产品监管
中国政府也在采取行动。玩具管理人员上月介绍,珠三角的检查和检疫官员已开始要求查看玩具运输安全报告,并规定报告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在这些管理人员的记忆里,这是首次。
欧盟的EN71玩具安全标准仅在产品线做重大改变或生产迁移到其它地方才要求安全报告。一位管理人员抱怨:“他们的要求太严格了。”
虽然中国快速升级调整应变——最近,相关部门模仿早前汽车工业的召回系统,对消费者产品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召回——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政府是否有方法或意愿在全国广大的生产基地执行类似欧洲或美国标准。虽然美国和欧盟不断施压,如DVD等假冒产品贸易仍然存在。
罗德.弗里曼(Rod Freeman)是英国路伟(Lovells)一位专门处理产品责任的律师,他说:“每次发生召回,媒体都会大加报道。但事实是,最近并没有很大改变,几年来事情老是这样。”
北京咨询公司龙洲经讯(Dragonomics)的执行总裁葛艺豪(Arthur Kroeber)也认为,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务之所以流入监管历来薄弱的国家,其中就有“监管套利”因素在内。
他说:“我们面临的一个情况是,一个国家的21世纪消费者,在购买另一个国家在19世纪的生产条件下制造出来的产品。如果你把所有东西搬到符合监管最低水平的地方,就会发生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