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再创新高 汇改以来累计升值近7.9%
本报讯人民币升值再度创出新高,继9月10日突破7.53关口之后,9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破7.52关口,以7.5169创下汇改以来新高。这也是年内人民币汇率创出的第59个新高。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7.9%。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9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5169元,1欧元对人民币10.4421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5727元,1港元对人民币0.96489元,1英镑对人民币15.2428元。
汇改两年来,人民币升值正在悄然影响着岛城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币加速升值,如何能让自己手中的外汇不缩水成为近来许多手中握有外汇的岛城市民关心的话题。记者从岛城各家商业银行了解到,人民币升值每逢创出新高,到银行咨询外汇理财的人明显增多。招商银行青岛分行的理财专家建议,市民如果要继续持有美元,必须通过理财以保持美元不缩水。激进型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国内市场的B股交易,炒汇交易;稳健型投资者可以购买银行的QDII外币产品,也可以适当参与部分银行推出的浮动利率外币存款理财产品;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选择保本型的银行外币理财产品。
除这种有形的影响外,人民币升值无形影响也在加剧。有关研究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从而又直接影响到了行业的就业形势。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一份《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评估》报告指出,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受影响较大的是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五大非农业行业和农业。人民币升值5%-10%,将导致350万非农产业工人失业,影响上千万农民就业。专家指出,“国强则币强”,自古以来就是历史的客观规律,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趋势是任何一个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的人都可以预见到的。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让人们看到了市场经济和个人职业发展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早在人民币升值之初,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专家学者,最大的担心就是对于已经习惯于在固定汇率做生意的外贸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成为一个必须跨越的“门槛”,尤其是对青岛这样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加工贸易和低端产品出口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弱化,研究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对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据了解,汇率改革两年来,岛城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利用银行提供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也明显增强,例如海尔、海信等大企业集团都在银行方面做了一些锁定汇率风险的业务,收益相当不错。此外,一些民营企业纷纷开始“转型”,一方面凭借良好的品质和提高产品知名度迅速做大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不断转变增长方式,摆脱以前粗放式发展方式,变劳动力成本低竞争优势为技术竞争优势,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减少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但总体而言,岛城外贸企业由于几十年来一直习惯于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做生意,汇率风险意识还有待于增强。理财专家告诉记者,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由于收入和支出的币种、期限以及金额不匹配,其间隐藏的汇率风险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支付成本、收入核算以及财务预测等的不确定性。因此,控制汇率风险是各类有外汇收支需求的企业实现保值盈利的首要课题。目前国内银行有很多避险工具,最常用的就是远期结售汇。这项业务是指客户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售汇业务。比如说一个企业要在半年之后收回一笔美元,由于无法把握外汇市场的未来走向,那么就可以按照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价格与银行签订协议,半年后无论美元升降,都按签订协议时的价格结算,以此把美元贬值的风险转嫁给银行。企业要早作打算、仔细选择有利的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