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纺织服装行业:承接转移 拒绝污染
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趋势日益明显。从今年的情况看,1~5月,我国东部地区占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新增投资的比重为64.2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45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新增投资所占比重则由去年同期的25.68%上升到30.92%。东部企业纷纷西进,中部省市也都为迎接产业转移做好准备;但与此同时,水源保护等环保问题也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河南、安徽、湖北等重点承接纺织服装业转移的省份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地区。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重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而长江流域污水排放量2005年已直逼300亿吨;在长江流域3万多公里的评价河流长度中,劣于Ⅲ类水的河流长度1998年约为19%,2005年已增长到27%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江段和部分支流。为了解决好东部向中部的产业转移与有效遏制污染“咽喉”的问题,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国家颁布了《水污染防冶法》,明确规定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和限期治理的制度。
例如在河南,当地政府确定了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冶目标,依法应关闭取缔的337家重污染企业和生产线已全部关闭。据了解,在对河南省境内的11个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重点查处偷排、暗排,对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
作为招商引资主要城市的郑州,周围聚集着上百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产生的大量生产性污水需要处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从2005年起,郑州市就针对漂染企业用水量人、污染重的情况,从项目审批上进行“刹车”处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环保指标,控带排污总量,淘汰不合格企业;对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要求其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运行;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要求限期治理达标。与此同时,郑州市还进一步加大了对有效冶污企业的奖励与扶持,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生产高品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生态纺织品。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10%。该公司总经理汤其伟高兴地说:“这20亿元中,一半以上是由100余项新产品支撑起来的。”当年11月,郑纺机被认定为全国纺机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该公司的所有新品都突出了节能降耗的特点,其中LMVl31型平幅松弛碱减量联合机采用高效水洗,全机有上、中、下四排导布辊,上排导布辊上全部有压辊,多浸多轧,采用回形穿布,液下容布量大。为克服因回形穿布及多浸多轧所形成的织物张力过大的缺点,上导布辊为主动辊,并可通过调节装在主动辊轴头上的气动摩擦离合器的汽缸压力来调节织物张力。三格水冼槽间可逐格逆流,内部分格逆流,节水节汽。新型的真空吸水装置用高压离心风机作动力源,可吸去大量的碱减量反应后的残余物,减轻水冼段的压力,节约用水。电气控制采用多单元变频同步传动,连续稳定可靠,车速调整范围及容布量调节范围大,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工艺要求,符合国家产业的发展方向。
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则坚持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在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顺利通过了Q/E/H(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整合认证,并通过了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100(OEKO一TEXStandard 100)认证,取得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今年,公司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专门成立了的精细化管理推进办公室,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推进方式,使公司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名列行业前茅。
在湖北襄樊市,政府确立了打造纺织工业“四大基地”的发展方向:棉纺织品精加工出口基地、化纤生产基地、家纺印染生产基地和服装加工出口基地。其中化纤工业区以襄樊(太平店)化纤纺织工业园区为重点,以湖北化纤、博拉经纬化纤公司为龙头,集中3到5年的时间,在确保化纤生产能力翻一番的同时,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化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使太平店化纤纺织工业园区达到年销售收入60亿元的设计能力,建成国家级的化纤生产基地。印染工业区在樊西纺织工业园区预留1.5平方公里到2平方公里作为家纺、印染行业生产区;该工业区以新四五、双佳印染等企业为骨干,规划建设40条印染生产线,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力争建成全省一流的家纺印染生产基地,重新确立襄樊家纺印染行业在全省的龙头地位。政府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把污水处理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为实现低成本低排放,除了在工业区内兴建日供水10万吨的水厂两座,装机容量2.4万千瓦时的火力发电站和11万伏输变电站,每小时供汽325吨的集中供热中心等公用工程外,还建有日处理3.5万吨化纤废水和1万吨黑液的水净化设施。
中部需要发展,但拒绝污染。正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所言,中部地区崛起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结构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跃进的过程。在实现这个跃进的过程中,必须走出具有中部特色的崛起之路,避免重走边发展边治理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