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建时装之都核心区
时下,京城不少爱美女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信息:“要想买到比‘动批(动物园批发市场)’更便宜的衣服,就去‘大红早’(大红门服装早市)吧。”每天清晨,大红门服装早市里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这里已经成为城南一景。
北起南三环木樨园,南至凉水河北岸,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区恰在北京南中轴路上。该地区以批发流通为主、带动产销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构成了北京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大红门服装商业圈。
区位优势助推城市商业
大红门地区由丰台区南苑乡的果园村、大红门村、石榴庄村、时村、东罗园村5个行政村组成。规划中的商贸区将以大红门商贸区为贸易平台,以南苑乡为整体,实现商业贸易互动延伸。
南苑乡地处首都南大门,距天安门仅5公里。据丰台区南苑乡副乡长刘郦介绍,大红门地区已经成为北京的服装特色商业圈和新兴的商业中心,下一步,这里将建起北京独具特色的服装商务区(CBC),并成为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核心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大红门服装商业街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升值空间,也为该地区新兴产业内容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同时,大红门的地理区位也具备城市商业节点的优势和新兴发展地区的前景与功能。
大红门区域内有大型服装服饰、布艺面料大型批发市场39家,汇集大批江、浙、福、广、港澳服装业巨商的资金与货源,货物日平均吞吐量达1600吨,高峰期逾2000吨,年交易额人民币占北京全市同类商品交易额的54.5%。大红门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实力最强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市场内聚集了一定量的一级服装品牌代理商,货源来自广、浙、闽,近80%商品流向我国西北、东北。
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大红门地区商贸的兴起与上世纪80年代“浙江村”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一开始就以服装业作为主导地位的“支柱产业”,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已经具备中、低档服装贸易基地的雏形。
现有产业结构以服装服饰、纺织品、日用品批发及其与之相配套的储藏运输等第三产业为主,以租赁摊位形式的专业性批发市场为主要产业形态。作为极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大红门地区形成了完整的服装零售体系,成为北京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虽有自发成分,但大红门地区服装交易的经营规模、水平和品牌与北京其他区域相比占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巨大发展空间。
服装贸易业的发展趋势决定大红门服装产业走向。“在市场规模资本运作、经营管理、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上都要适应做大做强、快速反应的需求,进行彻底改造。规模已成为服装贸易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因素,是形成聚集效果的基础。”刘郦说。“规模要素要求在产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资源供应环节、批发环节、服务环节)产生一个或多个龙头企业,进而成为该环节的领导者。品牌效应越明显,服装业高感度消费的趋势也就越明显。”
从“街”到“区”的变身
大红门产业规划将与大红门地区区域规划相结合,实现空间上的合理布局,目前已确定实施两大改造工程。北起木樨园,南至凉水河一带,进行木樨园购物广场、福成大厦和鑫福海大厦等项目建设。其中,东至永南路,西至煤炭二厂,南至天雅大厦,北至光彩北路的福成大厦,占地7万多平方米现已竣工,于2006年4月开业。
南苑机场西侧、五环路北侧、京开高速路东侧区域内侧将新建一个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利用南苑机场、京津塘、京石、京开高速路和五条铁路干线,及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和城市中轴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以及建设开发中的地铁、城铁等便利的交通条件。该项目建设不仅能推动大红门地区服装业的发展,而且将对大红门服装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与质量、人员素质等起到调整提升作用,同时,对于改善区域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解决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物流吞吐能力低已成为制约当地服装交易主要因素,规模小而不全,管理乱而粗放。”刘郦说,而该地区地理区位又具有物流中心的绝好优势,建成后的园区将集购买、加工、运输、存储于一园,融商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分为现代物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服装研发区和服装加工区4大部分。实现从“街“向商业区的过渡。并结合凉水河治理把该区域建成良好生态、有休憩功能的人性化绿色商业区。通过产业升级扩大商圈,拓展集资之路,发展主导产业相关的产业、延伸价值链,并逐步辐射整个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