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2007年上半年丝绸工业生产运行情况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9-18 10:18:47  来源: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收藏

  对于上半年丝绸工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总体讲,随着2006年丝价格非理性的冲高回落及国家茧丝办的及时调控,茧丝价格的非理性波动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年以来茧丝价格基本处于合理平稳运行状态,但2006年茧丝原料非理性的高价格特别是秋茧的盲目抢购所造成的后遗症还在继续对我国丝绸工业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丝绸工业运行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丝绸产量继续稳步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丝绸工业企业统计增长的比例以及根据去年同期的统计情况,对统计数据修正后,1-7月丝产量完成8.1万吨,同比增长10.08%,这个8.1万吨的数据主要是对与实际情况出入比较大的辽宁浙江江苏三省的数据进行了修正,其中剔除了辽宁12430吨、浙江6200吨和江苏1300吨非正常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10.09万吨);丝织品(包括化纤绸)完成48.1亿米,同比增长2.67%。这是在国家统计局里给丝绸产品保留的两个大数,实际只能算一个多一点点,因为丝织品包括了化纤绸,而我们所需要的真丝绸缎所占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因此丝织品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说只能做个参考。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丝的产量:丝产量增长10%,这是自1998年低点起步,到目前已是连续增长长达9年,仍然处于稳定健康有序的增长状态,期间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容易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茧丝绸行业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茧丝绸市场大环境的逐渐好转。而从1998年起正式实施的全国缫丝绢纺生产准产证制度对于行业稳定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虽然在准产证实施这个方面国家投入的资金和力量并不多,但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我想如果没有这一制度的实施,丝绸产量就不会有连续9年的稳步增长。此外,准产证的实施和复审,对我们及时掌握行业的情况也是非常有益的,每一次复审,实际上相当于一次行业普查,以最少的费用,取得了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来得准确得多。

  以下是分省市丝产量的一些主要数字:1-7月份丝产量位居前列的依次是:浙江27240吨,同比下降2.58%;江苏17000吨,同比增长13.74%;四川15381吨,同比增长33.95%;广西5449吨,同比增长46.61%;重庆4176吨,同比增长15.98%;山东3618吨,同比增长13.82%;安徽2448吨,同比增长25.35%。这七个主产省的丝产量合计为75312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3.03%。这七个主产省中除了浙江有所下降外,其余省市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广西和四川的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46.61%和33.95%。四川虽然还是排在第三的位置,但与第二位的江苏的差距又缩小了许多;去年刚刚超过安徽、山东的广西,今年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并开始拉大了同安徽和山东的距离。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东桑西移之后,东丝西移也在稳步跟进,其中浙江的缫丝企业已经出现了向西部实际转移的迹象。而江苏则主要是在内部进行调整,即位于苏中苏南的一部分已停产的企业向苏中苏北转移,当然,也有少数企业在西部开始了探索性投入。实际上近两年缫丝准产证的发放情况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从2005年7月到2007年6月两年时间里,全国共新增和更名的缫丝企业78家,这78家企业中,有69家新增企业,9家更名企业,69家新增企业中,广西42家、江苏6家、河南6家、山东6家、广东6家、安徽2家、云南2家、四川1家。9家更名企业中江苏占有多数,所谓更名企业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前几年经营不下去处于停产状态而被其他有实力的企业重组而更名。这些新增企业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正式生产,这是在市场不是有利的情况下,全国丝产量仍然有10%的增长幅度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企业增加了,产量也就跟着增大了。在年初下达的指导性计划中,桑蚕丝的增长幅度是不到3%,在丝绸出口仍处于负增长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产量增幅10%已显得偏大,希望业内各方引起注意。另外,在今年的出口海关统计数据中,白厂丝出口大幅增长,绢丝出口大幅下降,对此需要说明一下,从今年开始,国家调整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绢丝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个百分点,也就是绢丝的出口退税率比白厂丝低了2个百分点,有许多出口企业将绢丝当成了白厂丝出口,这是白厂丝出口大由增加而绢丝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实际上白厂丝的出口并没有增加,也许还有所下降,希望大家正确对待这一出口数据。

   二是2006年盲目抢购的高价秋茧对今年上半年丝绸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利润下降幅度较大,许多缫丝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经营状态。但总体讲,还是处在相对可控的良性范围,全行业仍然实现了较大的盈利。

  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丝绸工业企业1-5月的统计,(由于国家统计局的人事变更,工业生产的统计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改,一个变动是只提供全国和省市的数据,不再提供企业的数据,第二个变动是经济效益指标只提供2、5、8、11月和年报的数据,其他月份只提供产量数据而不再提供经济效益数据,因此,到目前为止企业经济指标只有1-5月份的数据)。1-5月规模以上丝绸工业企业300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07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销售收入583.7亿元,同比增长21.29%。产值与销售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14.75%;虽然盈利金额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较大的利润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应该说,丝绸全行业整体综合经济效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运行趋势。

  去年的高价秋茧对丝绸工业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缫丝行业。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1-5月缫丝行业亏损1.42亿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2.54亿元,两项相加将近差了近3亿元利润,这实际上是导致全行业整体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缫丝行业也是今年整个丝绸产业链中唯一一个亏损的行业,也是缫丝行业近几年来首次出现的行业整体亏损。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的下调以及其他成本的上升等这些不利因素与整个大纺织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去年茧丝价格的非理性波动所造成的后遗症对今年丝绸工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就可从统计数据中一目了然,统计中,丝绸工业共有778家企业亏损,亏损面为25.88%,高于全国纺织工业平均亏损面21.28%达4.6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为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亏了135.5%,而纺织行业只是多亏了9.3%,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统计中缫丝企业705家,有28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40.28%,这些亏损企业亏损金额达到4亿多元,亏损额占到了全行业的将近三分之二,是茧丝绸产业链中亏损最严重的一个行业,因此,对于缫丝行业来说,去年的高价秋茧是造成这部分缫丝企业巨额亏损的直接原因。而这些亏损的缫丝企业中大部分又是浙江和江苏等省市的那些没有直接收购蚕茧资格的企业。他们被动地接受了蚕茧收购公司收来的质次价高的秋茧,非常无奈地承担了市场的全部风险。在此我要代他们说一句话,实行蚕茧代收购的这种做法对这些缫丝企业是非常不公平的。对于茧丝原料的管理模式,国家茧丝办在多年以前就一直在推行贸工农一体化管理,并以江苏的大丰模式、富安模式为样板向全国推广。因此,特别建议当地茧丝办,对于当地有缫丝企业的蚕区,还是由缫丝企业直接收购最为合理。同时,各地在制订蚕茧收购价格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农工贸各方的利益,不要顾此失彼,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第三,今年茧丝价格总体上已趋于稳定。

  据广西茧丝交易情况反映,在年初,茧丝价格承接2006年从高位向低位回归的趋势继续向下运行,干茧价格从1月份高位的67600元/吨跌至3月底的52000元/吨低位,生丝价格也从1月份高位的211500元/吨跌至3月底的173500元/吨低位,在国家正式公开启动厂丝储备调控措施后,4月份茧丝价格在这一低位保持了相对稳定,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市场各方对茧丝价格保持了相对理性,人为炒作和盲目跟风的现象大为收敛,到目前为止,干茧价格始终在6万元/吨左右小幅波动,生丝价格也在19万元/吨左右波动,茧丝价格保持了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格局,波动幅度始终处在合理范围,为茧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应该说,今年的茧丝价格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的水平,是贸工农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合理价格。同时,今年的春茧收购价格也有了一个理性的回归,必将对丝绸工业下半年的盈利情况产生较为积极和有利的影响。

  关于茧丝价格,在年初,如果没有国家茧丝办的及时出手,大家可以想象,按当时茧丝价格的下跌速度,必然会在后面引发多杀多,到那时,茧丝价格哪里才是底,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茧丝绸行业将会进入灾难性的大调整,给生产企业和行业所造成的损失将会远远超过现在的统计数据。将会有相当多的缫丝生产企业会面临破产、倒变的危险。现在还好,许多企业只是把去年的利润亏掉了一些而已,还不至于破产倒变。因此,我想说,在这轮茧丝价格调整中,如果不是国家茧丝办的及时出手,采取的措施坚决果断,情况必定会象我刚才所说的,我们的缫丝企业不知道要有多少家要破产倒变,即使我们在座的企业中恐怕也有一些企业已经破产而不能参加我们今天这个会议。因此,我们这些可能破产而幸免破产的企业,我们这些可能要亏损更多而减少了不少亏损的企业,总之,我们整个行业都要感谢国家茧丝办为及时制止了这次可能出现的行业大调整而采取的果断行动。

  第四介绍与蚕茧消耗关系较大的一个产品,也就是蚕丝被的一些情况。

  大家都是从事茧丝绸这个行当的,蚕丝被的好处,大家都是专家,就不用再作介绍了。据我们所掌握到的一些情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蚕丝被使用性能的不断改善,蚕丝被这一耗丝量较大的产品已由高收入群体逐渐向中等收入的家庭扩展,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扩大。目前,在各大商场、超市、连锁店等到处都能见到蚕丝被这一产品,应该说,在大商场里能长时间摆放的产品就是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对没有市场的产品,商场就会将其从货架上撤下来,因为商场的空间是非常值钱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蚕丝被的市场潜力。蚕丝被虽然已成为我们行业的一个重要产品,但国家统计局里并没有单独对其进行统计,因此,暂时还没有具体的准确统计数据。据我们了解,目前,有蚕茧生产的省市,基本上都有蚕丝被的生产加工企业,今年年初国家茧丝办在南昌召开的全国蚕丝被营销工作座谈会对蚕丝被进行了初步的摸底统计,根据初步的摸底和估算,2006年全国蚕丝被的产量和销售量大约在500万条左右,如果按每条使用已脱胶的蚕丝2公斤,脱胶率按20%计算,则一年所消耗的蚕丝达1.2万吨,可以说,蚕丝被已经成为我们行业可以消耗蚕茧总量超过十分之一以上的拳头产品。如果没有这一产品的流行,恐怕我们的蚕茧产量早已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因此,为了维护蚕丝被这一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我们应该对这一产品进行重点监控和实行特殊管理。既要支持品牌企业的发展,更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害群之马,预防消费者对蚕丝被这一产品失去消费信心。在标准方面也应及时跟进,目前所使用的蚕丝被标准是2003年制定的行业标准,今年正在修订。鉴于蚕丝被这一产品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对这一产品的监控,我们争取在年底将蚕丝被标准上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使这一产品的标准上升一个层次。同时还要加大对蚕丝被标准的宣贯力度,从各方面的情况反映看,目前蚕丝被行业标准的宣贯和影响程度远远没有到位。单从今年的蚕丝被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情况就可以反映这些问题。说到中国名牌的评价工作,在这里作一简单介绍。中国名牌评价工作由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全称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简称名推委,秘书处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质量管理司共同组成,名推委的委员共有130多人,分别来自各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我们协会的弋会长也是其中的成员。名牌评价这项工作至今已开展了近七年,每年的年初由行业协会推荐当年参加名牌评价的产品名称及推荐理由,从年初到当年九月份公布结果,中间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才能最终评定出当年的中国名牌产品。为了树立蚕丝被行业的典范来引领这一产品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我们协会通过去年和今年的努力争取,终于将蚕丝被这一产品列入了今年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目前评价工作已进入结尾阶段,将于近期会公布最终结果。由于申报名牌有产品产量和产品销售额的门槛限制,进入评价的企业都应该是行业的典范,是相当优秀的企业。但从这次对企业申报材料的评审看,我们的标准宣贯工作确实远远没有到位。在总共才十多家申报材料中,没有用蚕丝被行业标准进行质量检测的企业就有好几家,浙江有一家企业,送检产品名称叫蚕丝薄被,而填充物纤维含量标示为涤纶长丝72.6%,丙纶长丝18.1%,而蚕丝含量却只有9.7%。上海一家企业送检产品叫九孔蚕丝被,消费者不知道九孔的含意,实际上它是涤纶长丝的一种规格之一。还有在省级上报名牌产品网上公示中,广东一家企业竟然把蚕丝被错写成了羊毛被。实际上,这些企业都是家纺行业的龙头企业,蚕丝被只是这些企业的附属产品,对蚕丝被的特性和标准并未作深入了解。严格地讲,这些产品就是假冒产品,但作为这样的龙头企业,我相信是不会故意去违法作假的。所谓隔行如隔山,作为长期生产以棉纺化纤为主的家纺企业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蚕丝被对丝绸行业的重要性。这就是我们蚕丝被标准宣贯工作没有到位的地方,因此,对于蚕丝被标准的宣贯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打击假冒伪劣与标准宣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丝绸  茧丝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统计数据
进入统计数据>>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