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减压 加工贸易企业获有限缓冲期
由于缺少一个过渡期,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希望有更加稳定的政策出台,能够计算生意的投资与回报。目前政策趋缓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近日一直趋紧的“加工贸易政策”出现松动迹象。政府多个部门正在给企业松绑。
月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银监会发布第71号公告,规定允许加工贸易企业可以现金、保付保函等多种形式缴纳保证金。这实际上是一种变通,以保付保函代替现金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广东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处长汪涛也表示:“新的限制目录不会马上出台,以后将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此外,财政部官员也公开表示近期出口退税政策出台将降低频率。
这些变化意味着出口政策的调适,既能缓冲外部压力,又能给企业一个消化的空间。
政策调整趋缓
“第71号公告”被认为是加工贸易政策可能松动的一个信号。实际上是对“42号文”进行了变通。
8月23日执行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42号文)规定,A类和B类企业必须缴纳进口料件关税总额的50%作为保证金。如有一家生产微型摩托车企业,一年的生意额在5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料件费用占65%~70%,就要缴纳4000万元保证金。这对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汪涛处长告诉记者,8月份,包括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在内的国务院综合调研组两次下广东调研。调研结束后,国务院组织了汇报会,给出了71号文的政策,并明确以后将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
“42号文将波及200多亿美元的出口,占到整个加工贸易出口的10%左右。如果加上之前的降低出口退税等一系列加工贸易政策执行的话,将波及1000多亿美元出口。”他补充道,打击面很大。
而由汪涛执笔的广东省加工贸易调研报告里,对以后政策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细化调整商品目录,“现在海关商品目录过于粗了,使商品在归类上出现问题。”
对于业界恐慌的短期内会有更大范围调降出口退税以及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目录,汪涛表示目前调整政策已经趋缓,“新的限制目录不会马上出台,政府会在进一步调研后再逐步完善。”当然,也不排除对个别“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业进行调整。
企业需要一个缓冲期
“太突然了”、“太被动了”,之前出台的降低出口退税与加工贸易限制目录使企业措手不及。
“新政出来以后,企业反应如此大,关键是给企业的缓冲期太短了。”原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郑荣文告诉记者。
对于工厂来说,接客户订单的时候,一般会先算好成本,包括工资、包装、运输等各种费用,然后得出利润。“现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工等各项成本上升后,企业有2%的净利润已经很好了,如果出口退税降低2个点就相当于把利润吃掉了。”香港中小企业(行情股吧)总会名誉会长洪启辉表示。
政策的突然变动对企业手头的订单影响很大。洪启辉工厂生产的一种玩具就遭遇这种状况,6月18日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将塑料的退税率从13%降到了5%,但是公司生产一款塑料玩具的订单已经接到了8月底,根本没有办法向客人加价。
而由于缺少一个过渡期,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希望有更加稳定的政策出台,能够计算生意的投资与回报。目前政策趋缓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未来出路在哪里?
“促进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以及控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企业)作为政府的政策方向是不会变的,以后各方面的限制会越来越多,长期看企业必须进行调整。”深圳观澜地区一家玩具长老总表示。
目前他们是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但是未来的发展思路是:一是转制,不再做加工贸易,开发自有品牌;二是与国外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发产品。
“现在大部分企业的转制意向很清晰,而且都向政府表达了这个想法。”他告诉记者,否则以后“三来一补”企业要增加设备或者增加技术项目,政府都是不会批的。
目前,企业在与地方政府探讨具体如何转制的问题。企业向政府探讨有无“直通车”的方式,即在生产不停止的情况下,实现经营方式转变,否则对企业的影响很大。
而近年来,加工贸易产业已经开始升级。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表示,现在家具出口产品结构在调整,单价的上升是产品的附加值在提高。
当然转型的困难也很现实。郑荣文表示,如在台资企业中很多是做配套性产品的,只是全球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如生产一辆自行车,由多家做零配件企业合作完成,可能10家企业中只有1家是做成品的。因此,企业要转内销、自创品牌是不容易的。
而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主席刘建邦则表示“不敢做内销”。他拥有的东莞金边金属实业有限公司从1992年就开始做内销,结果发现收款非常困难,“前后发了50来封律师函,打了3次官司,目前还有400万元收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