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拖西部鞋企后腿 重庆鞋企坐失大额订单
“招工难”正在成为制约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瓶颈,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期重庆璧山西部鞋都坐失10亿元境外大单,表明“招工难”已成为制约出口鞋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制鞋企业在提高工人工资的同时,更应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形成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增加员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上,还应成立工会等组织,关注职工在生存基本需要之外的精神需求、发展需要,才能更有效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温州奥康集团子公司——重庆奥康置业有限公司的许先生日前不无惋惜地告诉记者,受劳动力不足的制约,近期位于重庆璧山的西部鞋都已丢掉了不少订单,其中最大一笔是价值约10亿元人民币的意大利订单。
据了解,同其他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一样,以往在沿海地区出现的“招工难”问题,近年已开始在重庆璧山的西部鞋都显现,特别是今年以来,当地制鞋企业普遍出现了用工紧缺现象。鞋都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西部鞋都内的制鞋企业均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多家企业新开的生产线受阻。
用工缺口3万~4万人10亿元大单从眼前流走
据许先生透露,由于用工告急,近日,西部鞋都内的近百家企业纷纷在大门口张贴出了“急需制鞋工人XX名”的红色招工海报。
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么庞大劳动力缺口要在短时间内补上,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据了解,8月下旬,璧山县鞋业办公室曾组织5家企业到重庆市城口县招工。原本计划招聘500人,结果只招到100多人。
鞋都内一制鞋企业老板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自己目前的心情。据介绍,这家公司本想在9月份新开一条生产线,因此急招200多名工人。但从招工的人数情况看,开新线的计划只能往后拖延。
据西部鞋都负责人介绍,目前鞋都内生产经营企业共有1200多家,如果按平均每家100人计算,总用工数需要12万人。但由于招不到人,初步估算现在的用工缺口已达3~4万人,而因招工受阻影响新开生产线的企业就有10多家。更严重的是,一家企业在本月7日接到了一宗400万双高档鞋的意大利订单,总价值超10多亿元,就是因为人手不足不敢贸然接单,使这一即将到手的果实打了水漂。这家企业老板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接到这个单子,明天一年业务都不用愁了。但国外很讲究交货时间,迟一个小时都要赔。”
奥康公司许先生说,西部鞋都是奥康集团于2003年投资10亿元打造的中国最大的制鞋工业园区,也是迄今为止浙商在西部地区最大的一笔投资项目。经过几年的运作,带动了当地制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已经从当年的手工作坊升级到如今的流水线作业,因此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目前最为紧缺的,主要是做包、车包等技术人才。
据悉,明年5月前西部鞋都主体项目将全部竣工,届时,一个2000多亩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将正式面世。而根据产业规划,将会出现上万人的劳动力缺口,总用工量将从目前的2万人上升至6万人。
提高福利待遇以发展空间吸引人才分析西部鞋都近期用工告急的原因,璧山县鞋办有关人士认为,首先是随着西部鞋都企业发展的加快,以前的手工作坊升级为流水线生产后,对人手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此外是东部企业的吸引力较强,由于东部沿海制鞋企业的实力雄厚,各种福利及工作环境都比西部优越,因此不少打工者更愿意到沿海鞋企工作。
西部鞋都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劳动力严重不足,主要原因并不是工资低。从目前西部鞋都的工资标准看,制鞋企业为做包、车包等技术工人,开出的年工资最低保底为1.8万元,平均月工资为1500多元,并不比沿海企业差。
针对璧山西部鞋都用工紧缺日益加剧的趋势,有专家表示,虽然“东鞋西移”已成趋势,但人才紧缺正侵蚀着西部地区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尤其是西部鞋业的快速崛起,破坏了原有的鞋业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一些地区因用工紧缺,鞋企之间互相争夺熟练工和技术工,甚至不惜用高薪诱惑挖同行的墙脚。但由于企业不是以诚留人、以发展空间留人,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最终也留不住人才,致使制鞋业的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熟练制鞋工人在西部很多地区已成了稀缺资源,“招工难”更成为制约出口鞋企发展重要因素。由于劳动力不足、企业产能跟不上而引发的订单交货延期、客商索赔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因此失去了订单甚至失去了客户。因此制鞋行业的“招工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专家建议,制鞋企业在提高工人工资的同时,更应在用人观念和管理制度上下工夫,尤其要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文化,形成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增加员工在工资之外的福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上,还应成立工会等组织,关注职工在生存基本需要之外的精神需要、发展需要,才能更有效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保持团队精神与人员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