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技术进步
当前,中国化纤产业处于发展关键时期,或者说重要的转型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化纤行业的增长模式必须尽快由“数量型”的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根本转变。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十一五”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实现“环境友好”行业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回顾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的看出,技术进步一直是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才能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才能实现产业的整体提升,才能更好地发展行业循环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环境友好。未来中国化纤产业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化纤产业。
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趋势,一是全球化,二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只要体现就是电脑科技、材料科学、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且这三方面科技发展又呈现两大特点:从研发到实用周期大大缩短,每一实用技术的应用寿命又大大缩短。派生出的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为解决化纤产业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包括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原料、各种助剂(包括催化剂、添加剂、油剂等)、工艺、设备材料于制造、控制系统、检测手段、回收、三废处理等。
首先,用高、新技术去改造当前化纤产业中的工艺、设备、过程控制及管理问题,以达到提质、降耗、优化工艺、清洁生产的目的。这些问题量大面广,是最大的市场需求,也最容易取得实在的效益。
其次,大力发展差别化、功能性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差别化纤维泛指通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以改进服用性能为主,在技术或性能上有很大创新或具有某种特性、与常规品种有差别的纤维新品种。它与用于产业用纺织品的功能性纤维和用于特种合成新材料的高性能纤维一起构成了化纤新型纤维的研究、生产、开发体系。其发展程度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化纤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发展水平。
2006年,中国化纤产业差别化率32.5%,产量658万吨,其中约100万吨为复合型差别化纤维或功能化。比2005年提高1.5个点,产量(505万吨)增加153万吨,增幅30.3%。
2006年差别化、功能化涤纶长丝产量475.6万吨,其中60万吨为复合型,差别化率为.46.6%,我们初步预测2010年涤纶长丝差别化、功能化市场需求量约为700万吨,其中100万吨复合型,差别化率约在50%以上。
2006年我国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开发有所提高,但仔细分析:量大面广的仍集中在细旦、粗旦、有色、大有光和全消光等技术层次较低的品种上,占到80%的比例。
第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纤维和再生纤维。主要是发展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可再生物降解纤维,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加快再生涤纶短纤维、再生涤纶长丝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幅提高这些纤维在总量中的比例。
为提代日趋紧缺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实现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开发新型可降解的生物质资源,实现化纤原料资源多样化十分必要。
在“十一五”及较长时间内,研发聚乳酸纤维PLA,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等。近期加快发展竹浆纤维、麻浆纤维系列,实现10万吨级和万吨级的产业化目标。并争取生物法多元醇、植物秸秆制化学浆等产业化技术研究的突破。
2、加快高技术纤维发展,重点品种实现产业化生产。
高技术纤维,又叫高性能纤维或特种纤维,按性能可划分为高强高模纤维、耐高温纤维、抗燃纤维、耐强腐蚀纤维、特种功能纤维。
“十一五”期间,新型和特种纤维的发展重点是:
1)碳纤维(PAN基):形成年产5000-7000吨产业化生产能力,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并形成原丝-预氧化丝-碳纤-预浸布及复合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
2)芳纶1414纤维:加强基础研发,尽快突破中试,形成年产500-1000吨级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3)PTT纤维:利用杜邦、桥牌两种工艺路线,迅速形成年产15万吨产能。
4)PPS纤维:加强基础研发,形成年产1000吨级产业化规模,同时强化下游应用开发与产业化。
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突破十氢萘工艺技术产业化,形成年产3000吨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高、新技术纤维市场总量目前虽然有限,但由于确有其超长的产业链和较宽的供应链特点,是对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对这一领域提出了较为迫切的要求。
3、加强工程力量。
1)提升现有大型国产化成套技术装备和工程化水平。继续向大型化、柔性化、精密化方向发展。
2)加快业内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
3)强化高新技术纤维的关键设备、部件的研发,加强工艺软件与装备的一体化工程开发,事项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工程技术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