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组织学生拾棉花 引发学生家长抵触情绪
据《都市消费晨报》报道每年秋季,新疆上百万拾棉花的学生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最近两周,这一问题再次引起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关注。有的家长帮孩子完成任务、有的学生交钱“买”任务、有的学生则施“苦肉计”开病假条。为了防止学生逃避劳动,各学校出台措施,防止学生借故不拾棉花。
学校体检防止学生装病
9月18日中午,在乌鲁木齐三坪农场一块棉田里,兵团技师培训学院五一农场分校汽车工程系一年级新生王甫,还在地里拾棉花,前一天因为只拾了21公斤,不够35公斤的任务,王甫和另外二十几个同学被老师留下来,多拾了3个多小时。学生拾棉花期间,学校还规定,家长可以来看学生,但不能下地帮忙,即使学生有轻微身体不适,经校医检查无大碍后,也必须站在田间地头,看其他同学劳动。
据了解,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职业大学等大中专院校都有类似的规定。这些学校还规定了每天工作量:30公斤至35公斤不等,如果完不成任务会有相应惩罚。学校还规定,如果不能参加勤工俭学,必须出具医院的病假条。
学生和家长想尽办法逃避劳动,校方便千方百计堵住漏洞。今年,勤工俭学之前,很多学校都组织了统一体检,以识别开具假病假条的学生。
学生和家长抵触心理强烈
拾棉花之所以引起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应该淘汰拾棉花这种勤工俭学的方式。新疆财经大学是最早开始组织拾棉花的院校,但从2003年起,该学校就不再组织学生拾棉花。该学校负责人说,团场生活环境较差,学生和家长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这种勤工俭学方式很难起到作用。正因为如此,一些院校改变了勤工俭学方式,如家教、促销等,事实证明,这样的勤工俭学方式学生很喜欢。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勤工俭学办公室了解到,今年新疆勤工俭学拾棉花的大中学生已经大量减少,很多学校组织的规模也越来越小。从去年起,新疆教育厅规定,不再安排小学生拾棉花劳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