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元投入一年后90%变库存
近段时间,温州一外贸服装企业老总陈斌(化名),将经营一年多的服装品牌全线停止,并将其开在商业区的几家店面转租,其仓促赶出的最后一批新品亦未能上市。
2004年9月开始产生经营品牌的设想,2006年2月正式筹备建立公司,当年9月开出第一家直营店,今年7月底最后一家店关门转让,这段创牌经历给陈斌的感悟是,品牌经营与生产大不相同,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结果总是大打折扣
在经营品牌一年多的时间里,陈斌始终不明白,在经营过程中,所有的计划,结果出来以后都要大打折扣。
追其原因,一些曾在此工作过的经理人认为,新品牌上马,人员频繁变动,团队磨合时间太短,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和考核标准等,直接导致了执行力的下降。
据透露,在新品牌上马的一年多时间里,更换了三次设计总监与市场总监。每变换一次总监,都要进行一次团队重建、产品风格重新定位、改变市场开拓思路等。另外,由于老板将权利下放,所有的财务审核交给一位常务副总,在管理体系上非常不健全。而作为整个系统的主管——常务副总,他的工作经验是做ISO900之类的工作,对市场营销和服装设计一窍不通。
90%以上都是库存
“90%以上都是库存。”该公司主要高层之一甲先生透露,由于品牌招商推广力度不够,品牌运营一年多未招到一个代理商,而公司自营的四个直营店,销售业绩一直不太理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陈斌事后认为,公司最初对消费群体的定位面太广了,结果因为太广而变得定位不清,消费市场对产品不认可。
同时,没有业绩支撑产品,外加直营店的业绩并不理想。使得当年底开发出来的春夏季新品无法投入生产,今年夏天,店里开始无新货可卖,致使业绩越来越差。最终河南、武汉有两个实力不错的意向代理商,也因为没有产品而放弃代理。
资金告急
在品牌运营前期,陈斌也认为品牌需要靠钱来养。早在2004年,他便请上海那边的设计工作室开发产品,代管品牌,投入近两百万元,但没有声音。2006年,他把第一家店选在商业旺区,但投入的资金都如石沉大海。直到后来,陈斌才发现,资金使用量很快就要超出他的预先计划,而品牌的运营情况越来越糟,最终他不得不结束这段品牌经营经历。
陈斌自我总结:若不能控制好成本,一切都是空的。
专家观点:
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表示,品牌经营企业与贴牌加工企业在企业管理、团队结构、经营方式上都完全不同,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温州服装商会顾问李延辉分析,不论是否加工、外贸转型,要上马一个服装品牌,首先要确定企业是否具备条件。包括设计研发能力、人才储备、持久运作实力等。其次,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自己的产品是否有特色,受市场欢迎。他表示,投资品牌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绝非拿钱投入宣传,就能做好品牌那么简单,它必须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目前国内较少有做外贸品牌转做内销市场非常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