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植艺:中国化纤产业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础
截至到2006年,我国化纤工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产业地位明显提升。化纤占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提高到67%,化纤及制品出口占纺织全行业创汇额的35.8%。化纤产能、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基本完成了世界化纤产业转移的承接。中国化纤产业基本站稳了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应有地位。
之所以讲“我国化纤产业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其主要是制约我国化纤产业运行与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在:
从市场上层面:长期困扰我国化纤产业总量不足的矛盾已让位于供需关系转化加快的矛盾。
从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层面: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比如:原料制约、技术开发、环境约束、品牌竞争等等。
之所以讲“中国化纤产业基本站稳了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应用地位”,是从“13亿人口大国”这个角度,是和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纺织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相匹配的。客观地分析,中国化纤产业当前技术水平,或者说技术实力,仍处于支撑着中国化纤产业的“产品制造”阶段,在国际化纤产业链的分工中仍主要承接量大面广的中低档化纤及化纤纺织品的制造。
但客观分析我们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仍有必要。
1)总量基础到2006年,中国化纤产能已达2250万吨,产量2025万吨,而且其中70%以上的产能都是199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优质产能,这就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打下了良好的总量基础。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以及中国纺织工业高速增长的需求,在未来5-10年内,中国化纤工业主要品种增速保持比近6年来的平均水平略低一些是有可能的,最保守的判断,不会低于10%。这是技术发展与进步的本质诱惑力和市场条件。
2)有一个合理的产品结构基础。到去年底,中国化纤工业产能比例:人纤占5.5%,合纤占94.5%,合纤中,涤纶81.5%,锦纶4.9%,腈纶3.8%,氨纶1%,丙纶2.5%。产能中,长丝1400万吨,短纤850万吨,长短纤比例为62:38。这些比例关系和世界上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但符合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条件的客观情况,今后还有调整的空间和必要。
3)有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化纤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快,以聚酯、涤纶为代表的大型装备国产化技术和工程的成功推广应用,迅速提升了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大型国产化聚酯工程成套装置与技术及配套直纺长丝设备工艺与工程,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半,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仅为“八五”期间投资的1/10左右,单位产品运行成本降低20%左右,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当然不仅是聚酯、涤纶行业,粘胶、锦纶、氨纶、腈纶国产化技术与工程均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都有效提升了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突出表现在化纤产品进口迅速下降,纤维出口高速增长,化纤下游制品尤其是面料出口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的6年来,化纤进口量连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4.1%;化纤出口6年来平均每年增长48%;化纤纺织品进口连续6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3.3%,而出口连年增长,平均每年增幅13.9%;化纤针织品也同样,平均每年进口下降1.4%,出口每年平均增幅24.3%。而且化纤纺织品、化纤针织品出口金额增幅均高于出口数量的增幅。2006年化纤纺织品出口金额增幅高于数量增幅3.3个百分点,其中短纤面料高出10.2个百分点,化纤针织品高出5.1个百分点,实际这种情况从2002年已经连续5年。出口产品附加值明显上升,2006年化纤纺织品、化纤针织品均价比2000年增幅分别为33%和18.5%。
行业技术进步还表现在行业差别化率水平大幅提升。2006年全行业差别化率32.5%,比2004年又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涤纶行业最为明显:差别化涤纶长丝产量476万吨,其中60万吨为复合差别化或复合功能化,差别化率提高到了46.6%;差别化涤纶短纤产量169万吨,其中30万吨为复合差别化或复合功能化,差别化率占到总量的1/3。
粘胶短纤差别化率虽然为13.1%,但增幅很快,接近50%。
技术进步还表现在化纤在下游应用的范围扩大,增幅明显。
2006年化纤用于家纺93万吨,增幅116%,用于产业152万吨,增幅53.5%,均高于棉纺、针织、丝织、毛纺的增幅,这种情况自2001年起,已持续5年。
4)行业结构基础。
技术进步是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但它离不开市场,在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化纤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而这些又为下一步更快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行业结构继续优化,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集中进一步发展。
产能向大企业集中:2006年,年产20万吨以上企业26家,合计产能1033万吨,已接近总产能的50%,平均产能39.7万吨/年;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63家,合计产能1577万吨,占总产能70.1%,平均产能25万吨/年;5万吨以上企业97家,合计产能1793万吨,占总产能比例接近80%,平均产能为18.5万吨/年。这些企业是中国化纤产业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的主力。
产能向市场集中:化纤产业作为纺织主要原料工业,其企业必然随着纺织集群而集中。中国纺织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江浙,两省共计44个,占全国集群总数的50%;化纤集群在江浙27个,占全国化纤集群总数的68%。
按产能统计,2006年东部为2012万吨,占总产能的89.4%,仅江浙两省产能1488.6万吨,占总产能的65.2%;中部仅为52万吨,只占2.3%;西部为185.6万吨,占8.3%。
产能向民营企业集中:2006年民营企业产能占总产能比例已超过2/3,达到67.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例降到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