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女魔头眼里的中国设计
Barbara 女士是全球时尚界备受尊崇的时装设计顾问之一,在时尚趋势预测领域里更是声名远播。
作为八十年代早期伦敦前卫时尚新浪潮的中坚力量,Barbara女士在大学毕业之际即创建了自己的时尚品牌,之后转向时装设计咨询领域,曾就职于The Bureaux, Desmond and Sons and Coats Vyella,这些都是英国著名百货巨头Marks & Spencer公司的供货商,负责趋势研究以及为这些企业设计开发产品并提供专业的时尚解决方案。
时尚女魔头眼里的中国设计
访WGSN 创意编辑总监Barbara Kennington女士
时尚潮流资讯是引领未来中国服装设计领域发展的原动力。潮流的准确预测更是企业生产商持续发展,占领市场的秘密武器。资讯时代的到来更加速了时尚潮流的广泛传播和衍化。本刊记者就“接触时尚精英,展望潮流动态”为主题,特邀WGSN 创意编辑总监Barbara Kennington针对其专业的设计视角及触觉进行采访,聆听时尚领航人的独家见解。
关于中国设计
《纺织服装周刊》:作为WGSN 的创意编辑总监,您对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整体水平是如何评价的?您觉得中国培养优秀设计师哪些方面应该改善?
Barbara Kennington(以下简称BK):中国服装设计师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悠久的美学历史是他们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他们还没有被“完全西化”,能够亲自“手绘”出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时尚风景。另外,精湛的工艺以及商业和制造业的坚实基础也给中国的服装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设计师的培养还是需要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国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国际时尚动态。杂志、网站以及旅行等都不失为学习的好方法。
《纺织服装周刊》:中国国际时装周是展现中国服装设计师水平的最高舞台,您来过中国国际时装周吗?您觉得要让中国国际时装周的整体水平提高,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BK:他们各具特色并有着自己的优势。 国外的时装周活动经过长期的实践现已成形。相对而言,中国国际时装周 (CIFW) 是个新面孔,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国际上的买家总在不断寻找新灵感和有潜力的设计师,在这方面中国国际时装周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给买家提供一个发现新事物和网罗新人才的平台。
与国际趋势、审美潮流及顶级设计师更紧密的沟通将是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必修课,因为保持对国际时尚界的敏感触觉对于任何市场而言都至关重要。比如意大利商家就必须熟悉法国市场。同样地,中国业内人士也必须对西方的成功设计师、时尚品牌及零售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纺织服装周刊》:近两年,在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可以看到中国服装的身影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你对这些现象是如何看待的?
BK:中国服装在国际舞台的频频亮相的确令人兴奋,但也在意料之中,适逢国际市场四处搜寻新亮点之际,中国设计师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灵感和人才资源,他们的崛起正好与当下国际趋势不谋而合。尽管如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设计师而言,要在全球广泛游走、经历市场沉浮绝非易事。
《纺织服装周刊》:目前,中国的服装品牌很多,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具影响力的却不是很多,中国的设计师品牌走向国外,应具备哪些条件?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BK: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像Zara和H&M等知名品牌都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他们不仅洞悉国际市场而且能在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马上做出反应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中国品牌则需要在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坚守民族文化的根基。一味地顺应国际潮流看似容易,其实并不利于长期发展。平衡的办法是要把中国时尚元素巧妙地运用到国际市场中,而不是在国际潮流中遗失中国的本土特色。
《纺织服装周刊》:要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应该具备哪些成功要素,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应当注意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我?
BK:惊人的设计是关键:但顶尖的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更是对消费者和市场双方面的深刻领悟,要做到这一点,中国时尚设计师需要时刻把握全球零售市场动态及消费心理。
《纺织服装周刊》:目前很多国外设计师在设计当中融入中国元素,您觉得有哪些中国元素可以被发扬光大?
BK: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创作的无尽源泉,从老百姓身上的靛青工作服到富商身上最昂贵的刺绣服饰,从充满文化和艺术气息的设计理念到针织衫和传统印花图案,东方世界一直以来都是时尚设计的灵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