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加强调控 深化改革 切实做好2007年度棉花工作


http://www.texnet.com.cn  2007-09-29 09:53:58  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收藏
华兴纱管

  (以下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在七个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新的棉花年度已经开始。经国务院批准,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农业发展银行七个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06年度棉花工作,分析新年度棉花供求形势,部署2007年度的棉花工作。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2006年度的棉花工作

  2006年度(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我国纺织工业继续快速发展,棉花产量增加,市场运行平稳。主要特点是:

  (一)棉花需求继续增长。2006年度,我国纺织生产继续较快增长。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2736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同比增长21.3%;实现利润1008亿元,同比增长31.9%。纺织品服装出口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4%。截止2007年8月底,纺织工业全社会就业人数2000万人左右,同比增加80万人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度全国纱产量1902万吨,同比增加300万吨,增长18.6%。2006年度棉花需求量112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70万吨。

  (二)国内棉花产量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8113万亩,产量673万吨,增产102万吨。考虑到新疆棉花实际产量比统计公布产量多出101万吨(统计产量218万吨,但铁路部门去年9月到今年8月底从新疆实际运到内地的新疆产棉花261万吨,加上疆内纺织和絮棉消耗40万吨,以及尚未运出的新疆产棉花18万吨,实际产量约为319万吨),这样国内棉花实际产量约为774万吨。

  2006年度皮棉平均收购价格607元/担(内地611元/担,新疆575元/担),略低于上年。但由于单产提高,农民收入还是增加的。据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2006年每亩棉花现金收益829元(销售收入减物质费用),比上年度增加47元。

  (三)棉花销售较快。广大棉花经营企业汲取2005年度前期销售缓慢造成后期积压亏损的教训,2006年度新棉上市后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平均销售进度比往年快20个百分点。到今年8月底,去年收购加工的新棉已基本销完,农发行实现贷款和利息“双结零”。由于棉花增产较多,销售较快,工业企业适当减少棉花库存,棉花进口比上年度有所减少。2006年度累计进口棉花228万吨,同比减少45%。今年发放棉花进口配额350万吨,目前企业手中尚有部分进口配额,能够满足纺织工业的需要。

  (四)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农发行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调度资金支持棉花收购,积极解决个别地区在收购初期出现的“打白条”问题,制定收购贷款上限,促进企业理性收购、均衡销售。国家调整了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加大对国内棉花生产的保护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棉纺企业进口低等级棉花的税收负担。适当控制适用滑准税的棉花进口配额发放节奏,促进了国产棉的销售。铁道部积极调配运力,新疆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对新疆棉外运的组织工作,促进新疆棉销售和移库。工商、质监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严厉查处扰乱棉花市场秩序和损害棉花质量的行为,棉花收购秩序和棉花质量均好于往年。

  棉花市场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去年新棉大量上市时,国内棉花价格一度回落到12600元/吨。国家及时收储部分新疆棉后,促进了市场价格的回升。今年1-5月国内市场标准级棉价基本稳定在每吨13000元左右,6、7月份后市场棉价上涨较多,目前在13500元/吨左右。

  (五)质检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要求完成技术改造棉花加工企业已有531家,比上年增加276家;形成的棉花加工能力285万吨,占棉花产量的37%。在棉花产地能够承担按新体制要求进行仪器化公证检验服务的公证检验承检机构已达53家,比上年增加25家;形成仪器化检验能力220万吨。2006年度累计按新体制要求进行的公证检验棉花78万吨,占棉花产量的11%。

  在充分肯定2006年度棉花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去年新棉上市初期,个别地区一度出现棉花收购“打白条”现象,这里既有企业盲目抬价、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不愿贷款的问题,也有个别基层政府对棉花收购贷款工作重视不够、协调不力的问题。二是棉花混等混级收购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排除异性纤维的措施没有很好落实,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仍然是影响国产棉质量的突出问题。三是部分产棉区棉花统计数据与实际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实际产量与统计产量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给国家的棉花总量平衡和组织铁路运输带来了很多困难。四是质检体制改革进度偏慢,部分地区和棉花加工企业仍在等待观望。原计划棉花加工企业两年完成设备更新改造843台套,实际完成570台套,有三分之一未按时完成技术改造。五是部分纺织企业在国内外棉价较低时进口订货较少,造成年度后期国内市场资源紧张,棉价出现较大波动。此外,由于质量下滑、价格偏高,新疆长绒棉销售不畅,目前仍有41%没有销出(长绒棉生产量17万吨,销售10万吨)。这些问题有些是本年度新出现的,有些是多年存在的老问题,需要在新的年度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7年度棉花供需形势

  目前新棉已经陆续上市。近一个时期,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新年度的棉花市场形势进行多次分析和研究,并组织联合调查组到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新疆进行实地调研。综合各方面的意见,预计2007年度我国纺织工业生产和出口继续较快增长,棉花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产需缺口仍然较大。全球棉花供给比较充裕。棉花市场可以保持基本稳定。具体情况是:

  (一)国内棉花需求继续稳步增长。我国是世界第一纺织生产大国,也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棉花消费需求占全球45%左右。我国棉花需求量的变化对全球棉花总量平衡影响很大。近五年来,我国纺织工业生产和出口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度,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环保及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预计我国纺织生产和纺织品出口增速会有所减缓,但纺织用棉需求仍将继续增加。如果按2007棉花年度全国纱产量增长10%计算,全国纱产量将达到210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200万吨左右;棉花需求量将达120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80万吨左右,增长7.1%。

  (二)棉花供给是有保障的。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我国棉花生产难以满足纺织业发展的需要,棉花进口将是长期的。研究棉花的供给,既要考虑促进国内生产发展,也要加强全球棉花供给的分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从国内生产情况看,据国家统计局意向调查,预计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221万亩,比去年增加108万亩,增长1.3%。尽管内地部分地区棉花遭受水灾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但多数地区棉花长势较好。如10月份气候正常,全国棉花实际产量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可以达到770万吨左右。从国际市场看,据有关国际组织9月初预测,2007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541万吨,同比减少60万吨;消费量2697万吨,同比增加67万吨;棉花期初库存1249万吨,期末库存将减少为1093万吨。尽管当年棉花产需略有缺口,棉花库存有所下降,但全球棉花的期末库存仍是历史较高水平。本年度美国、澳大利亚、西非等国棉花面积和产量减少,但印度、巴西等国家种植面积和产量将有所增加。全球棉花贸易量仍呈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棉花进口已经从美棉为主发展为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西非、巴西等国家多元化进口,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回旋余地较大。

  (三)棉花市场可以保持基本稳定。目前,新棉已陆续上市,各地棉花收购价格比较平稳。9月下旬,内地籽棉收购价2.9元/斤左右,新疆籽棉收购价2.8元/斤,略高于上年同期;折合皮棉收购价格,内地12900元/吨左右,新疆12600元/吨左右;加上加工费用后,内地皮棉销售成本13400元/吨左右,新疆13100元/吨左右。9月20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11月合约价格13700元/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11月合约13630元/吨。目前进口棉花到厂成本约为13840元/吨左右,与国内新棉到厂成本基本持平。从籽棉收购价、产地皮棉销售成本、期货交易价和进口棉到厂成本看,目前的购销价格基本是正常的,棉花价格上涨的空间不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国内和国际的棉花供求形势,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入市价格,提高经营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切实做好2007年度棉花工作

  2007年度棉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抓好新棉购销,加强总量平衡,完善市场调控,加快质检改革。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新棉购销工作。目前籽棉收购价格同比略有提高,加之棉籽价格上涨,棉农的收入是增加的。要引导棉农克服惜售心理,及时采摘、及时交售。要加强棉花市场的监测,引导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正确分析形势,合理确定新棉收购价格,既要避免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又要防止盲目抬价抢购造成后期销售困难。棉花加工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快加工快销售。农业发展银行在加强资金监管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做好新疆棉外运移库工作。铁路部门要增加棉花出疆运力,满足销售和移库需要。有铁路专用线的棉花经营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整列装车能力和车辆周转效率。

  (二)保证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各级农业发展银行要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在统筹考虑各地产量和企业加工能力的基础上,按照总行制定的贷款上限和贷款支持价格警戒线,合理调度资金,确保新棉收购需要。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棉花收购信贷业务,增加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制定收购资金供应预案,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为新棉收购提供金融服务,切实防止出现资金供应的“空白点”,防止出现收购“打白条”现象。

  (三)加强总量平衡和调控。要综合运用储备、进出口、信息发布、信贷政策等手段,加强市场调控,维护市场稳定。一是科学预测棉花需求的变化,合理确定棉花进口计划,适时发放棉花进口配额。要引导企业掌握好进口节奏,选择有利价位采购,努力降低进口成本。二是完善棉花进口的税收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国内棉花生产的基础上,满足纺织工业不同等级用棉需要,保持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三是制定棉花调控预案。如棉价下跌过多,及时启动预案收储,保护棉农利益;如市场价格上涨过多,及时组织抛售储备,保证市场供应。四是定期发布棉花总量平衡和市场价格信息,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五是加强棉花统计工作。建立完善棉花生产和棉纱生产抽样调查统计制度,提高棉花、棉纱生产统计的准确性,为做好棉花总量平衡、市场调控和铁路运输工作,引导企业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四)强化市场和质量监管。各地要认真落实《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棉花加工规划,合理布局加工能力。严格执行市场主体准入的资格标准,防止加工能力的盲目扩张。坚决取缔小轧花机、土打包机等非法加工设备,进一步完善棉花收购、加工准入和退出机制,严厉查处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非法加工棉花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行收购、加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大力发展棉花经纪人,加强棉花订单合同的监管,维护棉花市场秩序。要依法加强棉花质量的检查,加强收购加工环节质量监督管理,打击棉花掺杂使假等质量违法行为。要继续贯彻2002年原国家计委等五部门《避免在棉花采摘、交售、加工过程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暂行规定》的各项要求,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排除异性纤维工作,确保棉花收购和加工质量。要积极推广使用国标塑料套装打包带,排除棉花运输中的火灾隐患,保证运输安全。

  (五)继续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7号)的要求,继续抓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工作。要总结经验,加快棉花企业改革步伐。要进一步发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交易的作用,完善棉花市场体系。要积极发展专业仓储,推行第三方监管,促进棉花现代物流发展。要继续引导农民组建棉花生产合作社,鼓励棉纺企业、棉花加工企业和棉农合作社的联合,探索多种组织形式的产业化发展路子。要总结推广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经验,促进大型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

  (六)加大棉花生产扶持力度。要在稳步扩大棉花优势区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要继续支持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膜下滴灌等节本增效技术。加大对良种研发、工厂化育苗和病虫害统一防治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加强棉种市场管理,加快棉花优良新品种选育、示范和推广工作。要积极推广棉花生产保险,积极引导棉农投保,规避自然灾害等风险。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害棉农行为。

  (七)加快纺织业转变增长方式。要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继续支持纺织企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引导纺织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我国纺织品服装档次和竞争力,使我国逐步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要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要进一步加强行业预警和管理,防止纺织能力的盲目扩张。

  四、加快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

  2007年度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做好2007年度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

  (一)充分肯定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

  国务院决定,从2005年开始,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两年多来,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取得很大的进展。现在全国已经完成棉花加工设备更新改造和正在进行改造的企业已达1300多家,到明年新棉上市前,适应公证检验大包棉花的加工能力可以达到680万吨左右,公证检验承检机构的仪器化检验能力建设可以达到630万吨,加工、检验能力已经达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0%以上。从近两年的实践看,经过设备改造加工和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大包棉花已充分显示了质检体制改革的优越性。一是降低成本。改造后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单位加工成本明显降低。初步匡算,改造后的加工成本每吨约为450元,比改造前小包棉花降低10%。二是提高售价。实行仪器化公证检验后,棉花购销双方在质量、品级上减少了争议,提高了市场信誉,大包棉花的销售价格平均每吨比小包棉提高200元以上。三是质量可靠。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后的加工企业生产的棉花,由质检部门在生产环节对棉花进行仪器化的公证检验,提高了检验的科学性和质量标识的可靠性,受到纺织企业的普遍欢迎。四是方便配棉。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由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证书,指标全面,科学适用,方便了纺织企业配棉,保证了棉纺织品质量,提高了原料利用效率。

  (二)进一步提高对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认识

  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是棉花质量检验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棉花加工企业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棉纺织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国家调控棉花市场的迫切需要。

  首先,从棉花质量检验发展历史看,由于棉花质量品质检验专业性强,生产者和使用者难以达成共识,因此各国先后引入官方公证检验,并逐步把公证检验由目测手扯的主观评价,升级为仪器化科学检验,并把检验结果以公证检验证书的方式随棉包流通。建立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体系,是保护棉农利益、为农业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美国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由政府提供棉花普遍性公证检验服务,八十年代中期后逐步实现了仪器化公证检验。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也都建立了仪器化的国家公证检验服务体系。印度正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制订印度棉花标准,推行仪器化检验。

  其次,从棉花加工业升级换代的需要看,我国的小包棉花是在人工搬运的年代形成的,并由生产者自己标示棉花的质量等级。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棉花加工业产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造成我国棉花加工企业规模过小、布点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现有棉花加工企业1万多家,加工能力高达2000多万吨,平均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一。按照新体制的要求在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技术改造完成后,全国只需要2400家加工企业,可以大大提高棉花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加工规模。目前,已完成技术改造和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已有1300多家,按照规划再改造1000家左右,即可满足全国棉花加工的需要。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是棉花加工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企业升级换代、做大做强的重要机遇。

  第三,从提高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的需要看,我国棉纺织品近一半销售到国际市场,国外对棉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和对使用棉花原料的内在品质均有严格要求,这就要求对加工企业生产的棉花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标定其内在品质数据。推行仪器化公证检验和国际标准,是我国纺织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第四,从国家市场调控的需要看,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前,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均要配备专门的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对棉花质量进行检验,互不信任,争议频繁。国家建立公证检验制度并实行新体制后,由质检部门在棉花加工环节进行普遍性、一次性的公证检验,可以大大节约社会资源,并将具有法定效力的公证检验证书输入棉花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国家统计棉花生产、销售、库存等数据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些数据也可以为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提供交易便利,并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目前,改革虽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仍有部分地方和企业对改革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徘徊观望,这样只会贻误时机。

  (三)加大对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

  到2009年度,我国将完成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在2009年度结束前的过渡期间,棉花加工、检验、流通两种体制并存;过渡期结束后,小包型加工企业和小包型棉花都要退出市场。各地要切实抓好已批准项目的改造工作,引导企业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及早做好后两年的项目改造准备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目标。一是合理布局棉花加工企业。按照规划和棉花生产的情况,合理安排棉花加工企业改造,防止布局过于集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提高棉花送检率。近两年,国内棉花资源偏紧,部分完成设备技术改造的企业没有把加工出的大包棉花及时、全部送检,影响了公证检验的普及率。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公证检验。三是加快棉花检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公证检验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配备、调试检验仪器,培训检验技术人员,提高检验服务水平,确保大包棉花全部实现仪器化公证检验。四是加强对纺织企业的培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要组织企业学习新标准,培训质量技术人员,引导积极购买经公证检验的大包棉花,并按新标准配棉。五是发展棉花第三方仓储服务。加强对公证检验大包棉花监管,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减轻企业负担。

  为了确保上述各项任务的完成,国务院已批准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1)从本年度起,国家只收储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大包棉花。(2)经公证检验的大包棉花,铁路部门优先安排运输。(3)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支持棉花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对完成改造企业的棉花购销活动优先贷款。(4)从2010年9月开始,国家停止对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贷款贴息,停止小包棉花进入期货和电子撮合交易,铁路部门停止小包棉花运输,农业发展银行只对按规划完成更新改造并积极送检的棉花加工企业提供贷款,一律取消未纳入规划和纳入规划但未进行更新改造企业的棉花加工资格。

  同志们,2007年度棉花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产棉区发展改革委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棉花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解决棉花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2007棉花年度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谢谢大家!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