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政企联手攻贸易壁垒 产品挺进国际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逐渐降低,进出口数量配额、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等非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相反,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凸显出来,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我国面对世界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在出口方面,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已经从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标准发展到产品生产、包装、运输的全过程,有的是普遍性的,有的是针对中国特定产品刻意设计的。在进口方面,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不完善,标准化工作滞后,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缺乏统一协调,而企业界对此了解甚少,缺乏危机感。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国内经济造成了直接的冲击。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对于贸易壁垒,厦门人并不陌生,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值得注意的是,“明目张胆”的非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越来越少,“巧立名目”的技术性壁垒却越来越多。什么是技术性壁垒?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厦门输送给日本的一种农产品,日本要对其进行500多项的“体检”。应该说,有的检测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刻意提高标准,抬高市场的准入门槛。
厦门市贸发局的一项调查表明,技术性壁垒对我市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减少国际市场份额、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损害企业信誉。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贸易壁垒和对“中国制造”的恶意炒作,使得国外消费者对我市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给我市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工作体系。
国际市场机会损失近40亿美元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厦门影响高于全国水平
贸易壁垒“巧立名目”,中国作为出口大国,首当其冲。自然,“厦门制造”也跟着受累。
近年来,厦门市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频繁遭遇国外技术壁垒,出口纷纷受阻,有的甚至被迫退出了市场。据市贸发局调查,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厦门对外贸易的影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度,厦门市有21.3%的企业曾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高于全国15.22%的平均水平;遭受直接损失167000万美元,占我市外贸出口总额的8.14%;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而进行技术改造、购置检验检疫设备、申请并获得新的认证、改进包装和标签等增加的成本达56867万美元,占厦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2.77%;由于进口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行,给厦门市企业造成397894万美元的机会损失,占贸出口总额的19.4%。
厦门市出口企业主要受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厦门市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企业中,70%受日本限制,62%受欧盟限制,54%受美国限制。
厦门市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方式有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技术法规变化等,厦门市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企业中,有61.5%企业受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限制;有46.2%的企业受法规变化限制。此外,也有企业反映受到设定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审查程序复杂等的影响。
54785条“体检”标准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响厦门市农产品出口
日本,是厦门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占全市农产品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日本树立起来的一道壁垒,让厦门企业寝食不安。在厦门的出口农产品养殖和种植基地,蔬菜和鳗鱼等早已接受“隔离”,被当成宝贝来养。
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执行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是为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规定:除65种“豁免物质”外,对795种农化品、256种食品种类制定了54785条“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其他未列入“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则实行“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公斤的标准”。该制度涵盖了对所有的食品和农产品农化品残留物的管理要求,条件非常苛刻。
据海关统计,截至2006年底,厦门市输日食品企业近400家,2006年度输日食品出口总额达23815万美元,有近300种产品涉及《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内相关的农业化学品残留管理规定。至今年的上半年,也就是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一年来,厦门市农产品对日出口2.39亿美元,仅微增0.2%,而同期对其他市场出口的农产品增幅则高达61.1%。
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明显的是茶叶的出口。厦门市乌龙茶每年出口日本约1500万美元,占全国三分之一。日本方面于2006年7月检出其进口的乌龙茶三唑磷残留值超标,并将中国该产品监控检查比率提高到50%,并于8月9日开始施行命令检查,即对该产品批批检,且费用也由我方承担,给企业带来时间和成本上的损失。受其影响,至今年上半年,厦门市茶叶对日出口仅1019万美元,下降19.2%。
每一新物质的检测费约57万欧元
欧盟REACH法规将成为厦门输欧产品的“紧箍咒”
欧盟是厦门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厦门市对欧出口36.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17.9%;进口11.8亿美元,占全市进口比重9.6%。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有如一个“紧箍咒”,套在厦门市企业的头上。
欧盟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化学品注册、评估及许可和限制法规》(即REACH法规),是欧盟近期出台的对我市进出口范围影响最广的一项技术性贸易措施。它旨在对进入欧盟的所有化学品进行监控管理,几乎涵盖了厦门市所有进入欧盟的产品,其最核心的一道程序就是对化学品进行注册,即企业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有注册,有市场;无注册,无市场”;二是“一个物质,一次注册”。按照欧盟REACH法规的时间表,整个化学品注册时间自2008年6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止分4个阶段进行,而且对不同要求的化学品的注册也有相对明确的时间规定。根据欧盟的目标,将有总共3万多种的化学物质及4300多种新物质将面临注册。
一方面,它将增加企业产品的进出口成本,据欧盟的测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新物质的检测费用约需57万欧元,这些费用将直接或间接加到对欧贸易企业的成本上去,成为一笔不小的负担。据统计,出口欧盟的化纤、纺织品的安全监控将可能间接使我市企业出口成本提高5%;另一方面,它将降低我市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产品检测费有望列入外贸扶持范围
厦门市已初步建立应对“贸易壁垒”工作体系
形势逼人。企业、政府以及行业组织等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厦门市已初步建立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工作体系。全市建立了厦门市贸发局与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联合工作机制,形成以“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企业参与”的互动格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常态化、普遍化。
企业,是破除技术壁垒的主体。虽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愈演愈烈,但厦门市企业大多采取积极的态度,并且意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是应对的根本。据市贸发局调查,厦门市没有企业在经历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后选择放弃该市场,有84.6%的企业均选择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国际或者对方的标准来积极应对,有30.7%的企业希望争取获得国际权威认证和出口国认证,以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或出口目标市场标准的方式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厦门市于2005年由厦门市贸发局与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组建了厦门WTO/TBT-SPS通报咨询工作站,成立了机电产品、轻工化矿、食品安全、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共5个专业的咨询评议专家组,并搭建了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www.xmtbt-sps.gov.cn)。依托这一阵地,厦门市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工作,努力引导和帮助我市企业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此外,针对厦门市优势产业、产品及对厦门市影响较大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编制商品进出口指南及技术方案,相关部门还对企业进行了专题培训。
厦门市还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取得产品国际认证,同时,市贸发局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争取将应对我市影响较大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产品检测费列入我市外贸扶持资金范围。
?【名词】?
技术壁垒也称“技术性贸易壁垒”或“贸易技术壁垒”,主要是指商品进口国家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商品标准、法规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性评定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技术壁垒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