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成为世界缝制资本的策源地
央行在出乎意料中连续不断加息表明:低利率时代行将结束,治理流动性过剩、减轻通胀压力,或将成为下一波经济发展的十字坡。缝制行业作为经济产业大树上的枝权之一,也面临多重选择。
向世界缝制资本策源地转变
世界经济已经连续四年保持5%的增长率,呈现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强劲的增长态势,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高位的增长势头。我国缝制产业从后台走向世界前台,是这一势头的生动写照,值得庆幸的同时,反思依然不可或缺。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世界最为活跃的几大经济增长体中,俄罗斯是加油站,印度是思想工厂,巴西是原料仓库,中国则是制造车间。此话虽不全面,但基本刻画了各自的本质特点。拿我国缝制产业作比,情况大致如此:70%的世界产量,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覆盖,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世界唯一形成产业规模的缝制大国。但制造工厂的性格,决定了我国缝制产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产业链低端化明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控制力,行业话语权,技术标准制定权等等一系列问题上,发出的声音还十分有限。加上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进一步传导,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到了缝制领域此种传导机制出现了转向,上游通胀,下游通缩甚至滞胀,逼迫该产业提前进入洗牌。
问题如同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但解决问题的钥匙却始终要靠行业同仁一起打造。就我国缝制产业来说,如何由“世界工厂”转向“世界资本的策源地”是带有导向性的课题。何况这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条件。一方面“标准”、“上工”、“北方天鸟”、“中捷” 在股市上形成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中国缝制上市军团,从上市数量和规模,世界任何一国难望项背。另一方面,杰克、通宇、宝石通过上市的辅导期,已经站在了上市前夜的门口。此外,有更多的缝制企业具有上市的冲动和理想。“飞跃”作为我国缝制行业里的领军企业,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四海一家的资本运作全新道路。总之我国成为世界资本策源地的实践条件还是具备的,问题的关键不只在实践,而在于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这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化,增长方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的核心动力。
由“缝制时代”进入“缝智时代”
透过“缝制大国”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更深刻的东西。道可道非常道,缝制产品制造中心的地位是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才取得的,是发达国家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完成一次低端产品的战术转移,而在此战术背后隐藏着更为远虑的战略渗透,即以技术控制为工具,高端产品为抓手,利润集中为路径,逐渐将我国的制造优势异化为他们的提款机和风险承担者。一个直接的危险是,缝制行业的洗牌必将随着服装产业的洗牌而风声水起。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近10%,出口退税也降到历史新低,并在预期内可能被取消,相应纺织服装等相对依靠出口导向的行业,出现了局部的困难。狼来了喊了几年,恐怕这次狼真的要来了,这只狼不是别的,而是以“低端放开、中端打压、高端控制”贸易保护主义色彩颇浓的遏制政策为特征的发达国家设下的“产业套、行业局”。
就缝制行业来说,规避面临的世界变局风险的首选方法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缝制时代的高级表现形式应是“缝智时代”的全面实现。否则,缝制行业将难有大的作为,充其量也只是参与世界分工而承担产业低’端的劳力者形象。
“缝智时代”代表着我们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其间需要中国资本走出去、技术创新厚积薄发、产业政策配套完善、人才储备充分作为保障。困扰“中国智造”前行的问题还很多,诸如政策环境有待优化,行业秩序需要整顿,经济杠杆有进一步强化空间。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路虽远,却在脚下。我们必须学会两手抓,一手抓加快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子前移、地位上升。一手抓我国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资源配制能力和产业发言权。推进我国缝制制造中心转化的进程,培育持续发展的增长极。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作好长期的思想准备,但关键是面对“缝智时代”的历史选择我们何时起步,以及如何起步,从起步到起飞再到领航,应成为我们的行业理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专家认为,缝制资本的运作是一种生产力,对促进产业新一轮升级,作用举足轻重,同时资本运作的成功制度设计和机制规划是另一种生产关系。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作为站在缝制行业高端和前沿的指引者,面前又多了一份责任和一项使命,对全行业来说则是多了一种选择、一次机会、一次挑战。中国应成为世界缝制资本的策源地。这是这个行业必须因势利导好的重大战略课题。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环保成本,以及政策惠众等比较优势,我国的制造优势得以后来居上,但何以为继,又以何为可持续发展,是身为指导行业发展的人们不能不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