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汇率快速升值遏通胀预期难奏效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0-10 07:54: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

  今日通胀预期之根源,既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动者工资提高,更不是汇率升值幅度和速度不够;相反,持续的汇率升值预期,触发大量热钱流入中国资产市场,共同推高资产价格,加剧流动性过剩,才是通胀预期抬头的根源

  国庆期间去纽约度假,与蒙代尔教授把酒言欢。他问:“据说中国有好些学者主张以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来遏制通胀预期,你怎么看?”我答:“此是谬论。”

  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汇率升值短期内或许多少有一点儿遏制通胀预期之效果,长期看则毫无作用;相反,汇率快速升值则必定严重伤害中国经济。

  刚回到北京,就读到麦金龙教授有关中国汇率政策和金融开放策略的长篇谈话。针对“以汇率升值遏制通胀预期”之论点,麦金龙力斥其非。他引用日本经验,明确指出:汇率稳定才是遏制通胀预期的首选之策。

  本文以简单经济逻辑,阐释“以汇率快速升值遏制通胀预期”为什么难奏效。

  通胀预期因何而起

  首先我们要问:是什么因素触发了通胀预期?

  货币理论第一课告诉我们,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是:真实货币供给=真实货币需求。真实货币供给的分子是名义货币供应量,分母是物价水平或通胀率;真实货币需求之主要决定变量是名义利率和GDP。货币供应量究竟如何定义和量度,是一个大问题,老生常谈有M0、M1、M2乃至M3之说。今天的经济学智慧告诉我们,要分析整体经济的通胀和利率走势,货币供应量必须扩展为广义的流动性。因此,我们将上述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改写成流动性市场均衡条件为:真实流动性供给=真实流动性需求。让我采纳格林斯潘对流动性的定义:它包括货币、股票、房地产、债券以及其他收益类资产。

  依照上述均衡条件,大而言之,通胀预期之出现,根源有二:

  其一,若名义货币供应量(或广义流动性)增加,而真实货币需求(或流动性需求)不变甚至下降,货币市场(或流动性市场)均衡则必定要求通胀上升。典型情况有:(1)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触发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之融通,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亦可以通过增发国债(流动性之一种)。无论采取哪一种赤字融通策略,皆导致预期通胀或实际通胀大幅度上扬。(2)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国内市场,导致流动性过剩,必定触发通胀预期,这是今天中国通胀压力之基本根源。

  必须指出:单纯的贸易顺差不是通胀预期之根源。贸易顺差的本质,是国际市场对本国真实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本国市场对国外商品和服务之需求,它反过来促进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此种价格之上升,是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之正常过程,无需担心。固定汇率条件下,顺差国的通胀幅度可能略高于逆差国家,但二者差距非常小。金本位制时代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各国物价走势高度一致、高度稳定。根据美联储和格林斯潘的详尽研究,固定汇率时代,全球的平均通胀率从来不超过1%。

  其二,若名义货币供应量(或广义流动性)不变,而真实货币需求(或流动性需求)下降,货币市场(或流动性市场)均衡亦将触发预期通胀上扬。真实货币需求下降,典型情况是:(1)本国政治局势动荡,国民对本国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失去信心,纷纷将本币兑换外币或争购实物;(2)本国经济衰退或经济政策失误,造成汇率贬值预期,诱发投资者迅速将本币兑换为外币。

  上述两类情形,概而言之,就是货币供应过度或流动性过剩。依据经济学著名的瓦尔拉斯定律:货币市场(或资产市场或流动性市场)之过度供给,必定等于真实商品和服务市场的过度需求。对真实商品和服务的过度需求,正是预期通胀或实际通胀的本质特征,然而根源则是货币供应量过剩或流动性过剩。弗里德曼有句名言: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一个货币现象。格林斯潘分析通胀,始终将弗老的货币扩展为一般流动性。且让我将弗老的名言修改为: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一个流动性过剩现象。

  成本上升不是通胀主因

  故老相传,通胀之形成有所谓“需求拉动说”和“成本推动说”。根据前面的分析,需求拉动说,本质上是流动性过剩之说;成本推动说则似是而非。假若没有非常弹性的货币供应或流动性供应,某个行业或多个行业的成本上升,不会造成普遍的价格上扬或通胀。

  道理很简单,货币供应量或流动性总量(即经济体系的全部购买力)决定经济体系的总需求,若总需求不变,某个行业或某几个行业的成本上升,导致该行业之供给下降,那么,若消费者对该行业的需求不变甚至增加,则对其他行业的需求必定下降,此消彼长,总体物价水平不会大幅上涨。当然,你会问:若经济体系所有行业的成本都上升呢?答案是:若货币供应量或流动性总量不变,所有行业成本上升,那么,整体经济之供给和需求皆双双下降。因为整体经济所有行业成本皆上升,意味着每个人的收入都要下降,需求下降是必然结果。

  事实上,成本推动说乃是一些政府决策者推卸责任的借口或托词。想当年,美国越南战争大搞财政赤字、货币发行过度、经济体系累积严重通胀压力,恰逢中东战争引爆“石油危机”,许多人遂将上世纪70年代的恶性通胀归咎于石油价格上涨。然而,最近二十年的无数实证研究,一再雄辩地证明:石油价格上扬绝对不是全球通胀的主要推动力量,毫无约束、完全弹性的美元发行和浮动汇率体系,才是美国和全球通胀的罪魁祸首。

  在中国,“成本推动说”也在一些人那里流行。好些人将最近通胀预期的上扬,归咎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劳动者工资的上升。是的,假若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工资维持低水平,的确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缓解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通胀压力。然而,“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不符合经济规律。只要全球市场继续维持对中国商品和劳动力之需求,正常的要素价格上升势所必然。若流动性过剩造成物价普遍上涨,农产品价格和工资亦将随之水涨船高。易言之,农产品价格和工资上升,是需求的结果(或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却不是原因。

  汇率快速升值将加剧通胀预期

  “以汇率快速升值遏制通胀预期”之论点,基本逻辑如下:

  其一,汇率升值提高出口价格、降低进口价格,放缓出口增长、加速进口增长,减少乃至消除贸易顺差,从而降低或消除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货币输入”或“流动性输入”。

  其二,汇率升值通过压低进口价格,迫使国内商品相应降价或不能提价,自然有助于遏制通胀势头。

  其三,汇率升值或持续升值,诱使投资者增加本币需求,有利于缓解预期通胀压力。

  第一和第二个推论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贸易收支弹性方法”,即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有显著影响,汇率升值降低出口增加进口,削减贸易顺差;汇率贬值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加大贸易顺差。历史事实并不支持此学说。过去数十年,日元相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200%,日本对美贸易顺差有增无减;德国亦如是;2005~2007年的中国,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接近10%,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也是有增无减。道理其实很平常:真实贸易格局的主要决定力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不是汇率,汇率大幅度调整即使短期内会略微改变贸易收支,长期而言对贸易收支影响很小。因为,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主要决定于各国技术进步之速度。因此,“以汇率升值遏制通胀预期”的头两个推论站不住脚。

  第三个推论看似非常有力,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面对汇率升值预期,投资者绝对不会持有本币单纯等待升值,他们预期国内资产价格上涨,会立刻将本币投入到国内资产市场,从而大幅度推高国内资产价格。在资产价格预期上涨条件下,利率平价等式并不成立,升值预期不仅不能遏制通胀预期,反而通过资产价格的暴涨,加剧通胀预期。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但似乎多数经济学者没有注意到。他们从单纯的货币需求转变和利率平价等式出发,推测升值预期将遏制通胀预期。

  稳定汇率预期、控制热钱流入是遏制通胀首选策略

  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今日国内通胀预期之根源,既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动者工资提高,更不是汇率升值幅度和速度不够;相反,持续的汇率升值预期,触发大量热钱流入中国资产市场,再通过国内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和信用放大,共同推高资产价格,加剧流动性过剩,才是通胀预期抬头的根源。

  相应的政策选择直截了当:(1)迅速稳定汇率,消除汇率持续升值预期;(2)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投机热钱流入国内资产市场;(3)慎重对外资开发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之对内放开,必须优先于对外开放;(4)慎重或暂缓金融衍生产品之交易。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汇率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