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实施海宁(马桥)经编总部经济战略的酝酿与探索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0-10 08:35:28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收藏

  浙江省经编行业协会秘书长 茅连松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色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在浙江和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发展特色的特色产业集群面临着未来发展模式和方向的选择。海宁经编在20年时间里,从几台国产经编机起家,发展到现在的产业集聚度高,产品门类全,设备先进,经济总量突出的全国著名特色产业基地,在特色产业的形成和成长的各个阶段,海宁经编不失时机,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牢牢地把握住产业发展方向。因此,海宁市和马桥街道(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经编名城”和“中国经编名镇”。针对海宁经编下一步该如何走?未来发展的方向在那?海宁马桥经编园区为海宁经编未来的发展正在谱写着新的篇章——实施特色产业总部经济战略。

  一、海宁经编产业基础和基本现状

  海宁经编产业与海宁的皮革家纺产业作为海宁市三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在海宁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与发展,海宁经编产业集群效益明显,具有扎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在企业数量、设备总量、产品产量、营销网络等方面已拥有明显优势。至2006年12月,海宁市拥有经编生产企业322家,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编设备1200台(套),先进设备总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经编织物产量32.5万吨,整体规模、装备水平、开发能力居全国第一,其经济总量占全国同行业的35%以上。整个行业经济总量以年均30%的速度成长,是目前全国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经编产业基地。

  (一)目前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海宁经编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海宁经编在全国所处的领先地位越趋明显,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近年来海宁及其周边的一些投资者瞄准经编行业,作为投资的优先选择方向,使得海宁市经编产业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对于我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先进轻工业基地的建设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海宁市经编产业按其产品用途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系列:即生产服装面料、装饰用布的KS系列和生产产业用布的双轴向系列。

  1、服饰装饰用产品稳步发展

  KS系列生产企业,因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生产的产品多样性和供应商的广泛性,并且由于龙头企业的崛起,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协作的格局,体现了海宁经编业良性发展的群体效应,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依托先进的装备,坚持走产、学、研道路,依靠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在产品开发上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产品优势突出,门类齐全,产品结构相对合理,龙头企业的产品均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做到主导产品不重复,产品涉及的领域广泛,而且众多的企业和产品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业务不断递增。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性经编行业。

  2、同类设备引进数量猛增导致行业内不良竞争

  2005年上半年以后,国内双轴向网布的价格走出了前期的低谷,并且一路走好,淡季不淡,价格稳中有升,似乎又看到了网布行业高盈利的曙光,海宁市和周边的投资者纷纷大量引进德国双轴向经编机,2006年度,全市新引进双轴向经编机达70多台,使得海宁市双轴向经编机拥有量接近了200台,由于同类设备增长迅速,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研发能力和产品销售渠道,生产的产品几乎是同类型的网布,导致同类产品的网布(灯箱广告布)的价格竞争达到了白热化,低价竞争似乎就是目前争取客户的唯一手段,随着无序和盲目的价格大战进一步深入,网布的市场价格出现了大幅度回落,生产企业出现了大面积亏损。

  3、网布产品品种单一,导致同类产品压价竞争激烈

  到2006年12月,全市拥有双轴向经编机172台(生产网布),目前在我市生产的网布基本上只有4个规格,即200D×200D;200D×300D;200D×500D;500D×500D。由于设备的先进性,导致产品的生产速度加快,每台经编机24小时可生产网布2万平方米左右。全市月生产能力达到了8600万平方米,全国生产网布(坯布)的双轴向经编机为255台,生产能力为12750万平方米,海宁市占全国的份额为67%。据业内人士测算,目前全国网布的月需求量为12000万平方米,供需市场基本平衡,但一些新入门的企业,以降低产品价格为手段招徕客户,致使产品价格一路下滑,严重扰乱了经编网布市场的健康发展。

  4、经编针织服装企业用工面临困境

  从2005年以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编针织服装生产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马桥经编园区和丁桥镇的一些经编针织服装生产企业,大多创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多年的生产与经营,开辟了各自的生产经营领域,对当地的财政、出口创汇和解决劳动生产就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近2-3年来,企业劳动力成本增长和用工不足成了困扰经营者最大的难题,一些企业面对大量的订单,只有望单兴叹,比如,某服装企业厂房、设备及配套设施可安排员工1000人,且也具备了相适应的管理、生产和销售能力,但由于生产工人的严重不足,目前的生产能力只有维持在50%左右,造成企业硬件设施投入的严重浪费。随着中西部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用工不足的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二)海宁经编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

  海宁经编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海宁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培育下,特别是在马桥经编园区的开发建设后,海宁经编在全国纺织行业树立起了优质的形象,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成为产业集群建设的典范,海宁经编在发展历程中的辉煌成绩可圈可点。

  海宁经编的发展与进步首先是依靠了良好的地方政策环境;第二是依托先进的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集群优势;第三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第四是具有相对密集度最高的世界领先的经编生产设备。

  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受到严重而且残酷的挑战,针对中国广大而不同板块的市场,国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寻求在中国适合自己发展的地区建立总部经济,并围绕总部经济这个中心,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生产加工基地,这些生产加工基地直接设立在劳动力资源相对富余的中西部地区,同时,在开发中西部政策的感召下,国内的企业也不失时机地把一些劳动力成本高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这些地区就地招收大量的劳动力,原先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外来务工者,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就业,实现劳动价值。由此,沿海发达地区的生产制造企业,一贯依赖于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劳动力主体的局面已开始发生变化,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成本高、招工困难的矛盾逐年在加急,已成为困扰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打造海宁经编总部经济是客观的要求、发展的规律

  要保持和确立海宁经编在全国的竞争力优势,进一步奠定“海宁经编”在全国行业的地位,我们的决策者和企业家应该审时度势,全面、正确、客观地分析海宁经编的发展现状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利益和矛盾,积极寻求适合海宁经编未来正确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以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为发展主体的浙江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以独特的发展模式在全国赢得了荣誉和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市的海宁皮革、马桥经编、许村家纺就是我省众多特色块状经济的缩影,海宁市的三大特色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经济总量分别在行业中达到25%以上。特别是海宁市的经编产业,依托马桥经编园区的开发建设、产业集群的优化、创新平台的完善与升级,在全国已经牢固地树立了特色产业龙头地位。如何继续保持和巩固“海宁经编”这个“积优股”和“潜力股”,让“经编世界——世界经编”这句口号尽早变成现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经编之都”,构建特色产业“总部经济”是海宁经编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规律。

  (一)总部经济的概念

  总部经济是指具有地缘优势的中心区域,依靠科技人才优势、信息资源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机构、研发机构和销售中心的集群布局,以增强中心区域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实现区域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形成合理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总的来说,总部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即首先创造条件,吸引、集聚经济资源,然后集聚的经济资源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参与其中运作,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并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特色产业总部经济的建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总部经济,其地缘优势的中心区域应该是指特色产业的发祥地和集聚地,也就是被国家行业部门认定的产业集群示范地和国家级产业基地。即海宁、马桥就具备了构建特色产业总部经济的客观条件。

  (二)构建海宁马桥中国经编总部经济的要素资源

  1、浙江省级开发区——马桥经编园区是得天独厚的总部经济载体

  海宁的经编产业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90年代,浙江的块状特色经济蓬勃发展,海宁的经编业抓住国际经编产业从欧美发达国家向欧亚发展中国家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时的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2006年9月更名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应运而生,经过了8年时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浙江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目前,园区开发面积为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30多家,投产企业200多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127家,其中经编及相关企业11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1家。2006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销售收入73亿元,创利税4.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29%、31%和11%。今年1-2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销售1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9%;利税6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8%,今年园区预计可实现产值102亿元。

  2000年至2006年,园区共实现产值232.8亿元,销售216.9亿元,利税1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在35%以上,技改投入33.1亿元,年均5.5亿元。园区在开发建设中坚持起点开发、高效率建园、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助推,突出“中国”、“科技”、“经编”这六个字,在完成初步的产业集聚后,不断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致力于建设优势经编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园区形成了特色明显、设备先进、产品应用广泛、效益突出、服务平台健全五大优势:

  一是特色明显,产业集聚度高。园区拥有经编及相关企业112家,年产值65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85.8%。园区内企业生产的经编产业用布中的灯箱广告布、土工格栅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0%、40%,部分产品被用于青藏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园区内的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档灯箱广告布,市场占有率实现全国第一;第26届奥运会的一半会旗采用了海宁万方经编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高档经编布。

  二是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园区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大多是德国卡尔迈耶公司和利巴公司生产的先进高速经编机,目前园区内的高档KS、双轴向等进口经编机及相关设备有1000多台(套),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双轴向经编机100多台,占全国拥有量的90%。在先进设备的推动下,经编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目前园区许多产品已经替代了进口产品并引领着国内经编产业的发展方向。园区内的主导产品——土工格栅、ZHQ汽车绒、数码打印广告布、经编珠地网眼绒等产品荣获了国家级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称号。

  三是应用广泛,国际竞争力强。园区已具备生产1000多种产品的能力,产品应用广泛。目前园区的部分企业的产品已从常见的服饰、装饰用布向游艇外壳、风力发电机叶片等高新领域迈进。此外,园区企业生产的高强度涤纶丝,防静电、防辐射面料,高档灯箱广告布的生产技术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国外同类企业的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是效益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凭借高度专业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园区的企业的经济不断提高。在2005年全国针织行业经济效益排名中,园区有2家企业入围利税总额前50名,2家企业入围利润总额前50名,6家企业入围人均利税前50名,其中4家企业进入前10名。园区投资产出率在95%以上,平均每亩土地投资额超过100万元,劳动生产率、投资密度、投资强度均高于同行业及同类开发区。2005年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人均产值为20.9万元,而园区2005年人均产值为54万元。   五是平台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园区在发展中,致力于创新平台的建设,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推进了产业的升级。目前园区已建有先进的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贸易电子商务中心五大平台。其中园区的中天检测有限公司是纺织工业经编产品检测中心和纺织工业(华东)家用纺织品检测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经编产品检测中心;园区四大网站之一的中国经编产品网则是中国最大的“一网查询经编产品网”和全球最大的经编产品数据库,拥有800余种经编产品的技术参数。园区的技术培训中心、物流公司、贸易公司等则在员工培训、原材料采购、产品贸易、仓储、配送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此外,园区的还为企业提供物业管理、保安服务、展览考察、行业协会服务等优质的服务。

  2、海宁马桥经编园区的区位优势园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距上海120公里,杭州52公里,海宁大道、东西大道,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铁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嘉兴乍浦港的便利交通运输优势,为园区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3、建造中国经编总部经济大厦项目名称为产业促进中心的中国经编总部经济大厦是强化经编特色产业服务功能,构筑特色产业总部经济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据了解,目前在全国还没有一个产业集群地为了构建特色产业总部经济而专门建造如此规模的总部经济大厦。该工程计划投资2.1亿元,总高度为28层,建筑面积为5.7万平方米,在2006底破土动工。建成后的总部经济大厦将集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产品展示、检测、研发、信息、电子商务、物流、人才交流为一体,为促进中国经编产业的升级提供健全的服务平台。同时计划以总部经济大厦为中心,周围形成商贸圈,面对全国及世界的经编原料供应商、经编产品制造商、经编产品采购商、经编设备商进行招商。

  4、创办纺织工贸分院为了缓解企业人才紧缺的难题,园区在2006年与海宁市教育局、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海宁建立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贸分院,开设了应用英语、工业设计、国际商务等专业,培养自己的纺织专业人才。目前学校的首批128名全日制大专生已正式开学。今后将以纺织工贸分院为基地,加快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资源培育”战略。

  5、举办全国性经编服装设计大赛

  以“中国经编,风华盛典”为主题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于2006年起将连续举办5届,每年在全国不同的城市选择举行,第一届和第二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隆重举行,特别是第二届经编服装设计大赛颁奖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献演,让参加CHIC的全国业界人士有机会亲临现场,了解海宁,领略海宁经编的魅力。通过大赛和颁奖仪式,加强了经编产品的设计、交流、展示与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马桥经编产业的魅力。

  6、建设中的和谐新村

  随着马桥经编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企业中的外来务工者达到了5000人以上,其中的大部分人已成为了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力量。为了保证企业的劳动用工,同时也为外来务工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构造和谐园区,园区在今年3月启动和谐新村的建设。规划用地150亩,建成后将集食、宿、娱与一体,成为外来务工者的美好家园。

  7、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落户马桥

  2005年10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海宁亲自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的匾额授给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会长、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同志,代表全国经编针织最高的行业组织落户马桥,入驻经编园区。经编分会将广泛吸纳会员,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共同营造更好的创业平台、演示平台、交流平台,促进经编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健康发展。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制定、落实行业规范,加强行业内的管理和约束,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行业监督、信息交流、专业培训、咨询服务等职责,为构建经编总部经济在行业管理与协调方面提供了保障。

  三、构建总部经济的主要措施

  (一)抢占全国经编总部经济制高点

  总部经济的概念,在我国已早在2002年就有人提出,并逐渐在一线的大城市实施。首先,从全国来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容量的日趋饱和,企业的经营成本在增加,而利润却日趋平均化,于是一批有战略眼光的国内外大企业开始纷纷向中型或区位条件好的二线及以下城市转移。其次,从浙江省及周边城市来看,国际产业的中高端环节向长三角区域的规模和速度迅速放大,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城市化速度加快。长三角区域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加强,在教育、科技、人才、研发、金融、营销、物流等高级生产要素上的自身优势日益凸现。第三,从海宁马桥自身和与其他区域对比看,走简单消耗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扬自身特色产业之长、避土地空间和劳动力匮乏之短,全力发展以优势资源集聚为特色的集约型经济是保持海宁马桥经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正是基于这些对海宁马桥发展内外环境的重新认识,2002年以来,以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为基础,打造特色产业总部经济为重点,努力营造中国经编产业总部经济环境,抢抓旨实施总部经济战略的五大高起点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海宁马桥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经编特色产业基地,海利得、锦达、超达、万方、成如旦、华生6家企业入围中国针织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前50名行列,国际品牌阿迪达斯将入驻马桥。构建中国经编特色产业总部经济,马桥已具备比较优势条件。随着马桥总部经济大厦的建设成型,应该不失时机地建立总部经济管理机构,学习和掌握总部经济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先进的发展机制与运行模式,培养总部经济专业管理人才,制定特色产业总部经济蓝图,以标志性建筑——总部经济大厦为载体,制定切实科学的方案,向国内外招商,大力引进国内外经编针织及相关产业链大型企业总部入驻马桥。

  (二)推进品牌建设

  目前园区作为一个产业集群在业内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区域品牌建设也通过全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园区内品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建设步伐仍然滞后。一些企业的仍停留在贴牌加工上,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市场依靠别人去开拓,没有自己稳定的销售渠道,特别在做外贸业务时,自己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弱,依赖于外贸公司开展业务,影响了产品的高档化和园区经济的运行质量。园区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作为推进总部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成立专门的品牌建设机构,配备专门的力量,在1—2年内努力打造出特色区域经济品牌;树立2-3家全国品牌企业;推出3—4项全国品牌产品。

  (三)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

  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园区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要求也很高,国内的大专院校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经编专业课程,并每年为经编及相关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园区积极着手为产业发展自主培养本地人才,2006年3月,以园区管委会主体,成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贸分院,工贸分院设立了园区发展所急需的纺织技术、染整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并将采取三年制“1+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即第一年本部实施文化与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二年在园区实施专业技术及技能培训,第三年到企业上岗实习。同时,园区已经先后在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设立年奖学金达20万元的“中国经编园区奖学金”,提升海宁经编在高校的知名度,激励大学生为中国经编行业发展作贡献。为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四)营造适合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政策环境

  作为一种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总部经济的发展应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加以考虑。但是,总部经济毕竟是产业集群的一种高端形态,对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人才、金融、基础设施要求较高,上述条件并非任何城市都具备。发展总部经济虽然是市场行为,但当地政府如果行为得当,将会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发展总部经济。

  一是做好吸引的总部对象定位。应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条件吸引相应的企业总部。针对许多特色产业中规模达到一定层次企业,面临总部迁移的需求,因而海宁应将吸引本土和外埠经编及相关企业总部作为重点。

  二是做好政府角色定位。政府应着眼于一流的投资软环境,提供政府办事效率;通过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规划等公共投资建设以利于总部经济的形成;制定适当的企业总部优惠政策以加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三是加强人才吸引和培训工作。对高端人才进行提供户籍、住房方面的政策倾斜;提供企业人才培训的财政补贴;对于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应给他们必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四是提升金融环境。除了四大商业银行外,争取更多的股份制、外资银行在海宁市设点;吸引证券成立分支机构。

  五是完善人居环境。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绿化力度和治污管理;完善城市的体育、文化、娱乐环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经编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