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壁垒升级中国企业面临“突围”(图)
中国水产品在美遭遇禁运、福建乌龙茶出口日本遇阻、小家电出口欧盟金额骤降……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一连串“厄运”背后,无不显示出各国构筑的强大技术贸易壁垒,而中国企业能否成功“突围”正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商务部最新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企业占15.22%,也就是说,每7家出口企业就有1家受到影响。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出口行业整体遭受直接损失金额高达758亿美元,而企业为应对这些技术壁垒,额外增加的生产成本则达到了262亿美元。
机电企业出口难“松绑”
2005年和2006年,欧盟连发两支“绿色利箭”——“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及“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令众多中国机电制造企业猝不及防。不过,耗费巨资完成了生产线改造和产品升级之后的企业发现,欧盟的“绿色大考”远远没有结束。
今年六月和八月,欧盟先后推出“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以及另一项主要针对能耗的技术壁垒——“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专家指出,保守估计,中国企业将每年为此增加5亿到10亿美元成本。
机电产品一向是北京外贸出口的重要支柱之一。根据市商务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至8月,机电产品出口总金额在本市出口总额中达到56.6%,为175亿美元。欧盟“绿色门槛”的不断升高,对北京机电出口企业无疑是一道严峻考验。
技术壁垒日渐被滥用
专家指出,由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别国产品排斥在大市场之外,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则成为主要排斥对象。
从欧盟的众多绿色指令、日本的“肯定”食品列表制度到美国条款众多的产品安全条例,无不对农药残留量、含铅量、纺织品的染料指标等各类技术指标做出了近乎严苛的规定。“完全达到欧盟的绿色指令难度非常大。”国内一家彩电出口企业营运管理总监表示,就拿产品不能含铅一项要求来说,就连包装材料、说明书等附带的油墨印刷品都要注意。
中国企业需占领话语权高地
北京WTO事务中心首席专家程大为认为,中国企业要真正成为全球化的国际竞争者,首先要对出口国的技术指标体系了如指掌。“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关键并非制造力有多强大,而是眼界有多宽广,战略有多长远。”
“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必须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不能只跟在国外企业的后面。”国内最大的行业标准组织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孙育宁认为。
就在今年,闪联与国际组织CEP-CA(消费电子电力线通信联盟)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率先抢占了电力线通信的行业标准高地,全球第一个电力线通信认证测试中心落地中国。这意味着,今后国际市场相关领域产品将需要以这一标准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