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染织(图)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0-12 08:37: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收藏
▲昔日,走村串巷揽活送活的染纺老艺人在陈列馆前,手摇拨浪鼓,吆喝起:“买布嘞!”那劲儿还真不减当年。 |
▲印包袱皮的师傅在对印花版。 |
用手摇纺车纺线,用木架布机织布,这一祖祖辈辈纺纱织布的情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一般只有在电影或旧照片上见到。而近日,记者在河北省魏县却见到很多农户还在沿用这种千百年织布的方式织着各种花格布。多年来,魏县的棉花种植十分普遍,家家的妇女都会摇动纺车纺线,登机投梭织布。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纺花织布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民间纺织、印染技艺面临着失传。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魏县文化馆副馆长霍连文带领工作人员对全县的民间织染技艺进行了普查,并投资数万元搜集收购了自清以来保存较好的蓝印、彩印花布8000多件和老印花版100多块。同时他们还拜老印匠为师,学习蓝印、彩印技艺,印制出一些桌布、沙发坐垫面等。今年4月在魏县的梨花节上,将其做礼品使用,既宣传了本地土特产品,又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由于土织布又有了销路,才使农户家中又响起了织布声,昔日织女重获新生。
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搞好手工花布的收藏、研究和开发工作,魏县县委、县政府近日请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有关专家在该县举办了“魏县土纺土织印染手工艺保护与传承专家论坛”。同时建立了一座集收藏、陈列、印染表演及研究开发等多项功能的魏县土纺土织、印花布收藏馆。此馆陈列着大量从清、民国至今的蓝印花布、彩印花布、土纺花格布、民间刺绣、老印花版等。民间艺人还现场表演传统的印染工艺,更吸引着众多的观众。
如今,“魏县土纺土织技艺”、“魏县花布手工技艺”等项目已分别入选河北省第一、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由省民保中心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魏县的各级领导还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用于该项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现在全县有100多个村的3000多户还在用木织机生产土布,使中国古代纺织技艺的活化石在魏县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