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九百多双鞋被退 企业做外贸生意应未雨绸缪
根据客户要求打上了欧洲某著名品牌商标的八千九百多双鞋,经过二十多天海上颠簸运至比利时港口后,却因知识产权有问题不能入境。不得已,这批鞋又被退回了始发港浙江省宁波。
“外贸企业由于事先没有了解相关知识产权规则,盲目接单生产,遭受了四十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宁波海关关员殷浩今天向记者讲述此事时,显得十分遗憾。
“当前,知识产权正成为继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之后,外贸企业面临的新考验。”国内知识产权研究专家蔡建敏对此发出如是警示。
三类企业谨防知识产权侵权
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外贸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大多与知识产权有关。
“知识产权已经与出口顺差、人民币币值等问题共同成为中美贸易的三大焦点,而知识产权更是其中的头号议题。”蔡建敏说。
此外,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动不动就对中国企业发起知识产权诉讼。蔡建敏向记者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国际大型跨国公司针对中国企业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主要偏好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即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的份额、企业本身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企业有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动作。
外贸企业不可盲目接单生产
“除了部分企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原因之外,很多企业都是在无意识,或者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被控侵权的。”宁波海关法规处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俞则刚告诉记者。如宁波海关最近查扣的一批贴牌PHILIPS的摄像包,价值达九万余美元,但海关在检查中发现,其产品授权书的有效期截止时间为2006年12月30日,已过期大半年,而该企业并未与权利所有人续签授权合同。考虑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该批货物最终被宁波海关退关。而很多侵权企业多是因为没有审查下单的买家是不是有资格使用这些“品牌、商标”或专利,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盲目接单,糊里糊涂地成为了侵权者。
前面所提及的被退运回宁波的八千九百多双鞋,正是由于生产企业在接单时对客户所下订单未进行细查,结果生产了这批鞋。
对此,海关提醒,企业在接受外贸订单时,一定要对相关的商标注册证、授权书等的合法性进行有效审核,避免侵犯其他人的知识产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给企业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展览会上企业要多留个心眼
据了解,近年来,外贸企业往往都是通过参加各类展会赢得海外订单,将商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海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正逐渐成为欧美公司维护知识产权的重要场所。宁波海关发现,有一些“侵权”订单就是外贸企业在展会上订立的。因此,外贸企业在展销会上接单时,要多留个心眼。
此外,当参展企业发现自己产品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遭到别人侵权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展会组委会投诉,同时做好进一步调查工作,包括现场拍照、通过各种方式购买侵权产品等途径,保留和取得有关证据;组委会接到投诉后,经过调查得到证实的,将暂扣其产品。但双方有关的争议,知识产权权利所有人还需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进行解决。
当参展企业的产品遭到别人指责、投诉或被诬陷侵权时,参展企业要冷静处理,积极应对。企业自己应提供证据、相关文件等,以证明自己产品不存在侵权。各类文件、报关单,甚至发票,都有可能成为证明文件。而一旦在诉讼中失败,企业也可以通过向专利权所有人申请专利转让方式继续取得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资格。
企业需制定长期知识产权战略
“中国企业要避免国外对我国发起知识产权诉讼,最佳的途径是建立和健全全球知识产权战略。”俞则刚说。
首先,外贸企业要大力发展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要在中国国内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还要在全球范围内注册及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在美国、日本、欧盟等一些主要市场注册,从而使竞争对手无机可乘;其次,以贴牌等方式出口的外贸企业,应要求委托方提供知识产权证明文件,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如订立知识产权的免责条款,如果因知识产权侵权而遭受索赔、处罚等损失的,由委托方承担全部责任;再次,中国企业在进行出口业务时,可以委托有关机构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调查,以防止无意中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经调查存在侵权的可能,则可及时对产品和工艺进行修改,以避免侵权指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