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带给鞋革出口企业是福是祸?
截止到2007年10月10日,人民币与美元官方中间价格为7.5115,今年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3.9%。2006年升值幅度为3.24%,今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明显快于2006年。鉴于国际形势和人民币走势,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再现“加速跑”,人民币的升值已经成为出口企业沉重的包袱,甚至谈“汇”色变。
自2005年7月实施汇率改革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如雪球一般愈滚愈大,不断创出新高,20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比2006年同期增加83%,达到1125亿美元。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关人民币升值抑制企业出口的经典理论对我国似乎毫不适用。尽管我国的贸易顺差增长很快,然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受到波及最大的是纺织、家电、电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仅四川长虹和美的电器2006年的汇兑损失说分别达到7706万元和4702万元。
那么,人民币升值带给出口企业是福还是祸呢?尽管有很多种说法,但有一点却是大家十分清楚的,出口企业为国家的汇率改革付出了代价,因为人民币升值会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它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其实,这些年来,人民币升值一下子让许多出口企业明白了,企业间的竞争其实就像打牌一样,手里拿着一堆小三小四,全都加起来也不如在手里放几张决胜千里的王牌。现在,不少的出口企业就陷入了这样的被动局面。但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困难当头,才让很多人发现,原来光靠打价格战的不行的。
过去,很多出口企业依靠相对低廉劳动力成本,虽然拿下了一个个世界第一,廉价的中国商品敲开了一个个海外市场的大门。但是,面对海外市场上力量强大的竞争对手,国内不少出口企业实际上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市场由对方掌握,价格由对方决定,我们辛辛苦苦,结果只挣了一点加工费。例如全球每3件出口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制造,但是这些服装的价格却十分低廉,“8亿条裤子仅能换一架飞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其实,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进行客观分析,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化解。比如,适度升值虽然会对出口造成一定冲击,但要看到我国出口产品尤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是很强的,即便人民币升值10%,也不能从根本上动摇这一优势。再说,升值可以促使企业将压力转变为动力,通过挖潜革新来提升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出口结构与我国大致相同的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贸易仍然取得了骄人的增长业绩,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当然,对部分出口企业来说,在国内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出口甚至可能成为企业销售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面对人民币升值,很多企业都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当前,在国内大部分汽车出口产品的利润率降至10%以下的情况下,出口汽车要么维持原价降低利润来保证现有的市场,要么涨价来维持现有的利润率,两种选择都会使出口汽车有所损失。相比之下,在出口国直接建厂生产是最好的选择,即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减少,又可以省去昂贵的运输费用。在过去的两年中,国内包括奇瑞、吉利、华晨、长城在内的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开拓。
海关总署预计,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可望达到1758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4%,净增3300多亿美元,其中出口约9630亿美元,增长27%,进口约7950亿美元,增长20%。
我国有望在今年底出口总额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基于此,在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许多企业正在通过努力,希望提升“中国制造”的声誉,使其成为高质量“中国制造”而不只是低廉“中国制造”的同义词。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为代表的加工贸易使我国外贸摆脱了几十年的停滞,迅速飙升。现在,国家鼓励出口企业多参与附加值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一般性贸易。
分析人士指出,要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仅凭企业想招应对还不够,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企业的自身实力才是根本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我国出口企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自觉地由被动变主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也许,这样的改变只是第一步,但却是关键的一步。这也是人民币升值带给出口企业最有价值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