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动浙江纺织业全面升级
浙江绍兴一家印染企业在应用ERP系统后,A级布率由94%提高到97.6%,重染率由8%降到4%。企业老板说,信息化解决了他最头痛的两件事:一是人才匮乏,因为由高级专家设计的控制软件能解决许多生产难题;二是使ISO的管理思想通过系统得以贯彻,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我国众多中小纺织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愿望,决定了他们对信息化的投入显著增加。
近一两年,一些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信息化应用薄弱的行业(如服装、家用纺织品)、企业(如民营企业)、地区(如西部地区),也纷纷做了信息化可行性分析、规划和应用调研。其中有政府和行业组织大力推动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纺织企业在加入WTO后对国际竞争日益严峻这一趋势有了清醒的判断。
抽样调查说明什么?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十五”末期对部分重点跟踪企业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计划在近期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占40%左右。其中,计划在信息化方面投资2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0%,计划投资20万~50万元的企业占25%,计划投资50万~100万元的企业占22%,计划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3%。
调查表明,企业的应用需求按技术领域分类,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仅次于设备更新,在企业技术需求中呼声最高,电子商务则以极快的速率增加,这些都表明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但是,调查也显示出在不同的行业中,信息化项目的分布很不均衡。从专业分布看,信息化项目多集中于棉纺织、化纤、纺机等行业,表明相关企业选择项目目标明确,考虑到了自身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从地区分布看,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较集中;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纺织业较集中的地区也发展较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近几年上项目很少;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但新疆等地区需求增长较快。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另一项对70余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的近千户中小企业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利用信息网络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和纺织品服装流行资讯。在沿海发达地区某些产业集群地中,甚至有超过50%的企业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获取信息,规范提升管理水平;并有部分企业通过网络平台与客户交流、展示产品,最终实现网上交易。
许多纺织企业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应用了资源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辅助设计制造系统(DAD/CAM)等信息技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在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市场营销、进销管理、技术开发、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是主要受益者
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市场应变能力。产品开发速度加快,开发周期缩短,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的营销运作。不少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特别是ERP系统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例如,可以将生产计划安排得更加合理,生产调度更加灵活,对生产进度可以进行及时的跟踪与控制;可以及时制订营销计划,并安排指导生产,缩短了交货周期。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加快了企业决策速度。例如通过快速预测订单成本、加快企业信息处理速度、为决策提供综合分析等,能够使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更加及时、科学,能够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及时、正确的响应。
江苏某中型印染企业,年生产能力为5000万米面料,在应用ERP系统之前的平均交货期为10天,实施ERP后,现在的交货期已经缩短为7天;原料的成本核算时间从原来的三四天缩短到一天;原来销售到月底结存时需紧张工作三四天才能得到结果,现在只需一天就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浙江绍兴某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在降低资金占用方面尝到了甜头。他们应用库存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原料、成品、半制品、机物料等仓库进行科学管理,企业成品库存大幅下降,与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之前相比,减少资金占用达400万元,取得显著效果。
在“十一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将“纺织信息化和快速反应技术”单独列为28项关键技术之一,内容包括“适合纺织行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开发研究,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各类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开发及应用,纺织工业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因此,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对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