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外资看好"中国制造"成本上升不影响产品竞争力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0-18 08:37:41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收藏

  越来越多的跨国采购商开始花上更多的时间说服自己的客户为来自中国的高质量产品付出更好的价钱,世界500强企业艾默生过程管理亚太区总裁Train是其中的一员。上月底,记者见到来到上海的Train时,他正卖力地为公司的新品会见众多的新客户。Train告诉记者:“我鼓励用户要付多一点的钱买好一点的产品、好一点的技术。”这家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不仅在中国出售他们的产品,也在中国投资进行生产,同时将中国的产品带入这家跨国公司的采购系统。

  Train在中国遇到了挑战,他要解决能源成本、厂房成本和材料成本上涨的问题,不过对Train来说,“中国的前景应该还是非常非常好的”,Train的打算是,“用更好的产品跟有效的管理来面对挑战,我们会有更多的投资”。Train提醒记者,不只中国这样,“其他国家的成本也在涨”。进入2007年以来,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产品价格都出现5%~15%的上浮。

  不仅仅是像艾默生这样的工业企业,还有更多的采购商要为中国产品多付一些钱。环球资源(GlobalSources)6个月内访问了中国内地741家供应商后在上月公布了一份大范围调查结果,“70%以中国内地为基地的制造企业表示,将在未来一年里提高出口价格,价格升幅会被控制在10%以下。”

  “中国制造”开始撕掉廉价标签

  其实早在2006年10月举行的第100届广交会上,国际买家就已经发现,中国企业第一次不分行业地全面调高了对外出口的价格,平均涨幅为10%~20%。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支持了国际买家对中国产品价格上涨的判断是准确的,今年1~5月份,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特别是制成品价格普遍上涨:塑料制品平均出口价格同比增长7.6%;电视机平均出口价格同比增长96.4%;摩托车平均出口价格同比增长9.2%;自行车平均出口价格同比增长7.7%。

  “中国制造”开始不得不撕掉贴了20多年的廉价标签,这是因为中国产品目前面临着国际和国内两种成本压力。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分析,国际上的成本压力是最近一轮的初级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制造业产品价格。就国内而言,成本增加包括工资增长,土地租赁费上涨,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下调,以及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征收出口税。汇率的变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即使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中国的农民工劳动力价格在2006年还是上升了10%~15%,而且有预测显示,这个势头在2007年还会进一步加剧。相比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更让企业经营者一直感到压力倍增的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玩具、家电行业的主要原料塑料,在石油价格不断推高下,增长133%以上。一年之内,铜、镍、钴的价格上涨都超过300%,铜的价格从今年年初到4月份,价格从3万元/吨一度涨到9万元/吨。纺织行业,蚕的价格也在三四年内不断刷新历史最高价格,2002年、2003年3万元/吨的干茧,现在是9万元/吨;生丝的价格从2004年底往上推动,涨幅也超过200%。

  重新审视中国产品竞争力

  与先前担忧不同,没有迹象显示成本压力明显地影响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2006年秋季广交会上,前3天出口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1.18%。而深圳海关去年平均一天的出口额为2.8亿美元,今年则每天超过3亿美元。显然,在涨价之后,“中国制造”仍旧具有竞争力。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称,尽管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但是涨幅仍低于其他出口商,从而使得中国的竞争力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导致出口量减少或者利润率的降低。

  上月来上海参加跨国采购峰会的墨中商贸有限公司进出口贸易经理吴志坚认为,“中国的产品现在不能单一地认为是低价的产品,在性价比上中国的产品优势还是很大的。”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也分析,虽然中国产品价格上涨可能令跨国采购中有一些订单转移,但是一些东南亚地区的产能及交货时间,无法和中国企业相比,因此,目前的影响不大。

  全球三大零售业企业之一的TESCO环球贸易法律及技术董事包达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没有认为中国产品将因为价格上涨而失去竞争力,他建议,中国供货商可以让产品更有创意、使用期再长一些、上市的速度再快一些,从而弥补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TESCO从中国采购了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产品,在其全球所有的门店内销售。随着TESCO业务的持续增长,包达利期望这个数字得到增加。据介绍,TESCO在全球范围内采购的商品中,有60%来自中国,同时在中国与600多家供应商合作。包达利告诉记者,“中国供应商过去10多年的经验也已经证明,他们对质量已经有较好的监控,而且生产标准也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产品非常有竞争力。我们要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共同控制产品质量。”

  面对成本压力,企业是走还是留

  也许统计数据还没有显示出中国企业投资转移的一些苗头。在越南,中国企业,尤其是轻工业企业的身影开始多了起来,经营者们希望这个毗邻中国又具备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尽管在贸易交往中,这些依赖低价赢得定单的轻工业企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嘲讽,但如果真正意识到这些企业对就业的贡献,这些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应当得到相应的保护,把他们留在国内,应当注意到中国还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而不应急于将轻工业转移出境,通过劳动力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未来的几年仍将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对处在成本压力下的轻工企业来说,把工厂转移到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或者更为遥远的中部或西部省份也将是一个不错的出路,这些省份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依然低廉,其生产成本可与越南等国家相抗衡。出口行业向内陆转移会给当地带来更多就业,这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也让当地的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得到更好的利用。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并不是个简单的投资转移,对轻工企业来说,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的制约让迁往内陆省份的选择暂不现实。已经有生产转移的企业发现,一方面,轻工业的利润空间有限,而转移生产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缺少连接内陆省份与海港的货运铁路专线,对交货期高度敏感的轻工企业来说,如果货物在堵塞的高速公路上耽搁,就可能损失掉所有利润,这是难以承受的。

  不是所有的企业需要这样的转变,许多制造业并没有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去。产业配套优势在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之后正在凸显出来,这是个在以往被低估的因素。产业集群能有效整合资源,深化专业分工,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在纺织业发达的珠三角或长三角,半径50公里以内,纽扣、纱线等各种配套都能完成,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订单。“中国制造”依靠多年积累建立起来的完善的上下游产品配套体系(产业链),造就了中国拥有周边国家无法超越的竞争力。

  尽管要素成本在上升,但是产业配套条件能够得到改善,这种优势将会保持,或者还会有一定提升,特别对那些要素价格不太敏感、而配套条件敏感的行业更是如此。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