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广西丝绸业:破“茧”而出正当时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0-22 10:35:04  来源:广西日报 收藏
华兴纱管

  近年来,广西的桑蚕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全国主要桑蚕种养基地,打破了由江浙10年一统天下的局面。2006年,全区桑园面积12万余公顷,蚕产量18.57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4,连续3年全国第一。这是多么可喜的局面!

  然而非常遗憾,我们至今没有形成产业链,在缫丝、织绸、印染、服装产业链中,我区目前只停留在缫丝阶段。除了蒙山引进一个织绸企业小规模生产绸布外,后三环节几乎空白,更不用谈蚕桑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了,桑蚕良性循环经济距我们遥不可及!

  只卖茧原料,损失知多少?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以2006年为例,广西鲜茧总量达18.57万吨,生丝总量应达到2.15万吨,但实际上只有8149吨,流失了1.34万吨!销售收入应可达到51.55亿元,但实际上只有19.54亿元,流失32.01亿元!应得利税2.49亿元,但实际上仅有9441万元,流失1.55亿元!

  损失掉的又何止这些?如果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深加工,可创造189.2亿元的销售收入,还未包括印染收入,同时至少可安置2.045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江浙有不少丝绸企业在广西投资建厂,但几乎都是进行缫丝生产和茧原料收购,所产生丝和茧都运回本地加工。

  广西的茧丝绸产业,不发展已经不行了。为此,我们必须着手解决这么几个问题。

  ——设法打破我区原料生产基地的格局。我们知道,产业链的形成是产业成熟发展的标志,我区既要发展和保证原料生产,更要推进深加工。在我区逐渐进入深加工发展时期,保护原料,确保原料的本地消化就极其重要了。因此,政府不应再支持原料贸易。原料贸易只会掐断链条,肢解资源优势,扼杀发展,只会大量流失我们的经济利益,伤农伤工,甚至影响社会效益。

  ——着力引进深加工,实行资源合理配置,打造专业园区,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我区各资源市县对茧丝绸的发展力度都很大,可向茧丝绸工业迈进的步伐却是零乱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规划,各资源市县单打独斗,甚至互抢资源,互抢客商,亟待合理地分布发展。

  茧丝绸产业链中的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等工业环节都各有要求,如缫丝生产一般设在原料地,需要茧原料的保证;织绸生产可在非原料地,但此环节是中心环节,可以规模引进,拉动我区原料本地消化;印染生产是制造重度污染的环节,排污有严格要求,成本投入高,必须有全区性的规划布局和合理设置,建立规模集中专业发展;服装以及生活饰品是我们追求的终端产品,是创造最高价值的环节。因此,我区应对茧丝绸工业发展进行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园区设置,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公共配套投入,减少投资成本。

  ——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区的生丝价格太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品牌。目前,广西丝普遍为3A-4A等级,而浙江同等级的丝,因为有了品牌,每吨要高出广西1万元左右,即使在广西本地,外来企业的品牌丝也会比没有品牌的广西丝每吨高出5000元左右。广西的中低档丝品质也决定了其很大的局限性,必须要从整个产业链源头进行提升,要从改良蚕种和缫丝做起。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对推进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全区各资源市也是因地制宜各有奇招。针对全局的发展,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措施:

  第一,加强原料的规范管理,在源头上保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这包括提高蚕茧质量和规范蚕茧市场两方面。蚕茧质量决定生丝质量,质量好的生丝才能制成高档服装。所以必须推广优质蚕种,改良桑树品种。而在规范蚕茧市场上,我们必须完善收购机制,学习浙江的成功经验,如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充分保护农民种桑养蚕的利益,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第二,做好产业规划和发展布局,推进全区协调发展。自治区《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河池、柳州、来宾、南宁等地区为茧丝绸业发展基地。相关主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茧丝绸产业合理布局和发展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间恶性竞争,对应变市场价格涨落也有积极意义。我区的蚕茧量绝对数太大,应以消化广西茧量的70%为宜,其他可继续供应江浙等地。

  第三,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培训。我区蚕业生产迅猛发展,但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却严重不足。要尽快在教育系统设立蚕桑专业、丝绸服装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可以与企业联合设立培训中心,定向培训种桑养蚕、缫丝、织造、印染、服饰等相关技术人才,提高完善茧、丝、绸深加工的劳动者素质。

  第四,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广西要像重视糖业那样,研究出台具有导向性的茧丝绸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激励机制、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协调农业、经贸、工商、技术监督、招商等部门,以利于茧丝绸产业发展在各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服务。

  第五,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桑蚕业发展的原动力。目前,我区已自主研制开发出超高产杂交桑和优良蚕品种,并研究和总结出一套具有广西特色的蚕桑生产技术、良种繁育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设立创新基金,组织科技人员在新品种、新技术上下功夫,为我区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展茧丝绸产业已刻不容缓,广西必须尽快招商。招什么商?招国内外强势企业,招大引强。强势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备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管理机制、稳定的国内外市场、成熟的销售网络、知名的自主品牌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样的企业进入我区,一可以直接带动产业发展,二可以极大地缩短发展时间,减少发展成本。他们有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市场发展和防止无序竞争的能力,并吸引关联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优势发展地区,主动承接东部丝绸企业的转移,有选择地引进强有力的实业型龙头品牌企业;二是立足已进入广西的龙头企业,做好服务,向后续加工延伸。已落户象州县的湖州丝绸之路集团,正在国际国内布点拓展,努力打造工艺最先进、品种最齐全的丝绸生产基地。我们必须抓住企业西移战略,扶优扶强,加快全国丝绸企业向广西聚集;三是加强区市联动,整合资源,真正做到引进大企业带动地方产业发展。自治区“百企入桂”办将以河池市作为茧丝绸发展中心基地,辐射其他市县,整合全区资源,与地方政府联手开展专题招商工作。招商方向瞄准规模大企业,选择真心实意落户广西的实业型大企业。禁止那些投资性弱、粗放加工、浪费资源,特别是掠夺原料资源的小企业进入。

  总之,广西区茧丝绸产业要以广西的区位优势和机遇优势为契机,想方设法,谋求发展,融入欧亚国际大市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茧丝  丝绸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