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用纺织品在军用领域的运用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特殊市场纺织产品及相关技术高层供需推介会将于11月7~8日在北京召开。据了解,去年的首届会议得到了军队和企业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90%以上的参会企业与军方等单位建立了对口联系,15家企业与军方有关部门达成了合作意向。
那么,今年的供需推介会将会出现哪些新的亮点?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本届供需推介会的承办方之一——北京三鼎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段革新,请他谈谈特殊市场纺织产品以及本届特殊市场纺织产品及相关技术高层供需推介会的最新情况。
记者:目前,军品市场怎样分类?其中哪类可以向普通的纺织企业开放?
段革新:军品市场是由众多细分市场组成的大市场,其中有许多产品可以向普通纺织企业开放。
实际上,军品不仅仅是最终产品,还包括构成最终产品的材料、纱线、面料等,形成一个产品链。处于产品链任一位置上的产品既是军品的一部分,也置身于各自的产品市场中。
军工集团是军品供给的主体,这个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但如果没有全国各行各业的协作、配套和支持,那也是不行的。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只有靠全国大协作才能顺行完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民用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以它们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成本优势进入军品市场,与军工单位合作为军品任务配套,有力地支持了军工科研生产。
记者:纺织企业怎样才能获得军需纺织品的订单呢?
段革新:民用企业在军品市场上的成功表现,除了其产品技术、成本价格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优势外,从进入军品市场的策略角度,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经历了“现有技术/货架产品——军品科研开发——军品的规模生产”三阶段发展的过程,逐步做到技术溶入、能力适应和科研生产结合。显然,这是个发展的过程、互相了解的过程和协作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民用企业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要熟悉并遵循军品科研生产的有关法规和程序,适应军品特殊性要求,如军品质量保障体系认证、保密资格认证及军品科研生产许可等资格认证要求,还有具体项目立项要求、研制生产条件、定型程序和试验要求、军品价格成本等等。这些复杂的要求和程序,是军品科研生产特殊规律的体现。同时,有实力的民用企业应当努力做强做大,从配套供应商到分承包商,再到主承包商。
记者:您认为军队和纺企在促进合作上应该如何交流?在第一届特殊市场纺织产品及相关技术高层供需推介会的基础上,本届供需推介会在哪些方面实现了改进?
段革新:组织这样的军需座谈会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活动。军队等特殊市场的纺织品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今年的军服大换装活动让部分纺织品企业了解到,原来军需也是可以与纺织品企业合作的。
首届特殊市场纺织产品及相关技术高层供需推介会实际上是为双方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而我们现在期望将个平台搭建得更好,本届供需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改进:一是提前掌握了特殊市场的需求产品和需求方向,让参加此次交流会的纺织企业更有针对性,增强会议效果。二是今年会议将“高、新、特”的产品参与到军用市场中来。纺织企业也在提倡技术改革与技术创新,也对这种产品的生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今年清华大学研发的一种可以用作纺织品的隐形技术,已有一些企业表示非常感兴趣。会议还包括其他多项最新研究课题发布。三是为企业做好“一站式服务”。由于军队采购的特殊性,不可能在会议上就直接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作为会议的组织者,我们对于参加会议的企业将实行重点跟踪服务,促进军警民以及产学研实现多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