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南方坡耕地种苎麻是个好选择
蜿蜒而上的绕山坡地上,郁郁葱葱的苎麻为昔日的荒坡披上了绿装,农民正在辛勤地劳作,这是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利用苎麻治理坡耕地,在四川达州的试验基地。苎麻治理坡耕地不但改善了土地质量,降低了治理成本,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时利用产品自身资源优势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苎麻产业成为四川农民增收的亮点。
达县百节镇农民杨继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一亩地,采取“小麦—玉米—红苕”种植模式,一般可收小麦400斤、玉米900斤、红苕3000斤,按市价小麦0.8元/斤、玉米0.75元/斤、红苕0.15元/斤计算,可实现总收入1445元,除去种子款89元、肥料款188元、农药款25元、人工工资(按每个工日20元计算)900元,只能得纯收入243元;而种一亩苎麻三季只需肥料款150元,管理及打剥工资760元,一般苎麻亩产400斤,按每斤4元计算,收入1600元,除去开支,可实现亩纯收入690元。
苎麻俗称“中国草”,是我国的特产,目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常年种植面积10-20万公顷,纤维总产量达25万吨,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总产量的90%以上。由于其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喜温热气候,抗旱性强,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显著,适宜在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种植技术性不强,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效益好:一年三季,当年栽种,当年受益;一年栽种可50年受益。管理也很方便,农民易接受。同时苎麻还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优良经济作物,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开发麻纺织品、人造纤维板、环保地膜、乙醇燃料、篷布、降落伞、纸张和其他装饰品。我国麻类纤维及其制品除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外,还作为大宗商品出口美国、西欧及东南亚国家,年均创汇达4-5亿美元。
据了解,我国现有坡耕地约3.2亿亩,南方地区坡耕地约占1.6亿亩,占全国的50%,主要分布在云、贵、川等西南老少边穷地区。目前已有四川的大竹县、达县在坡耕地上大面积种植苎麻。大竹县现有苎麻面积近30万亩,占全国苎麻种植面积的15%,年产原麻5万吨,占全国的14%;达县现有苎麻种植面积26万亩,总产量达4万吨,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12%。长期以来,南方坡耕地的治理主要采取“坡改梯”工程,每亩投入至少需要1000~3000元。“坡改梯”后的坡耕地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年纯收入仅200多元,且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长期耕种。以大竹、达县两县为例,种植苎麻亩均节省“坡改梯”工程费2000元,两县可节省11.2亿元;以亩均增收440元计,两县可增收2.47亿元。
据统计,仅西南地区就有50万亩坡耕地宜种而未种植苎麻,倘若都种苎麻可节省“坡改梯”工程费10亿元,增收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