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仿效中欧双边监控机制
10月21日,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就纺织品贸易有关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明年1月1日起,中国企业出口到欧洲纺织品的数量限制将予以取消。在此前提下,中欧双方将对T恤衫、套衫、男士裤、女式衬衫等8类纺织品进行双边监控。
美欲仿效类似机制
高虎城介绍,根据《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备忘录项下10类纺织品的双边数量管理将于今年年底结束。但是,取消中国输欧纺织品数量限制,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贸易就此完全放开。实际上,双边监控体系将在未来扮演一个危险的角色,这一贸易政策的灵活性甚至比单纯的数量限制更强。
按照这一双边监控许可制度的规定,中国商务部将就一年内上述8类纺织品出口欧盟的大致数量、价格等,向欧盟委员会提供相关资料。一旦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情况出现波动或者异常,欧盟将有权单方面采取进口管制措施。
据悉,在今年年初,美国已经对越南的纺织品启动了类似的双边监控。有迹象表明,美国也有意在2008年末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之后,对中国也启用类似监控机制,以作为纺织品特保措施的替代方案。
三大不足制约发展
尽管中国是世界纺织品第一出口大国,但高虎城强调,中国不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唯一受益者。据世贸组织统计,2005年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前15位的国家和地区当中,有14个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纺织品的出口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球6.1%平均增幅。
高虎城表示,中国纺织品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近30%,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企业只赚取10%的加工费;二是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占中国纺织品出口额的40%以上。在日本纺织品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70%以上,已达到饱和;三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据全球纤维纺织业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发布的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国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不断扩大,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都不足每小时0.4美元。
高虎城建议中国国内的纺织企业,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改善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配。